翡翠水庫3年支援台電9次 翡管局發函研擬耗水補償
全台電力議題受關注,台北市府轄下的翡翠水庫,近3年接受9次台電申請支援發電,其中有5次是無償提供引發質疑,讓市庫每年短收約2億元,翡管局先前表示,10月13日已發函台電,明定耗水補償費,以每立方公尺3元計價,待雙方同意後簽約實施。
翡管局長林裕益表示,「我們目前已經訂出了補償的耗水的補償契約,我們已經正式函送台電公司,未來如果這個契約簽訂,我們才會再支援。」
根據翡管局研訂補償方案,預估每延長1小時發電,就可挹注市庫84萬元,不過,10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有立委提出質疑,認為南電北送每年耗損成本更大,也該反應在各縣市電價上。
立委賴瑞隆表示,「環境的成本都是由高雄、由雲林、由台中來承擔比較多,這是不公平的,我要再次強調,我要求差別電價這件事情要來討論。」
經濟部長龔明鑫回應,「我們來思考一下。」
立委表示,高雄市是全台灣發電量最大的縣市,在六都電力自給率最高,目前「南電北送」導致台電每年營運損失95億度電、217億元,反而沒人承擔,應該研議區域差別電價。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說,「我們非常期待這件事,其實這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廠要蓋在台北,我們還要幫它拉線路過來,還要幫它設變電所,不考慮區域電價,那就全部算成台灣每一個人。」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綠能中心主任余適伯表示,「包含制度、法規、產業、區域無發電,還有技術問題,分區分縣市的收費方式,其實實際是不切實際的,其實還是希望是在一個穩定的供給情況之下,想辦法增加我們的發電量。」
電力輸送成本誰來分擔,台電副總蔡志孟僅表示,由於全台電網是串聯在一起,目前整體輸電的費用是由大家一起分攤。不過,各地區差別電價,包含美國、德國、英國、澳洲,都有類似的分區域不同收費制度,後續是否跟進以及如何在成本中取得平衡,持續對中央、地方都是巨大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