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會議
-
校園手機禁不禁 師生家長怎麼看?【獨立特派員】
|社會自2007年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問世至今才18年,從家庭、街上、公司、校園都有同一風景-人手一機、低頭滑手機。尤其在校園,老師台上教學、學生台下滑手機。記者採訪校方、老師、家長及學生,發現禁不禁手機是表面議題,檯面下則是權力衝突,以及疫情後跟108課綱上路都讓禁不禁手機的考量更為複雜,難用全面禁止一刀切的命令來規範。
-
《大學法》修法座談會 學團提校長遴委會納入學生代表
|文教科技《大學法》上次修法已是20年前,學生團體「大學法改革陣線2.0」提出2025年學生版的《大學法》修正草案,並在今(27)日和教育部座談。多校學生自治團體代表強調,公私立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會皆應納入學生代表,而校務會議、學生事務會議等會議,學生代表應提升到三分之一。
-
搶救竹商老宿舍|教學空間與老宿舍能否共存?【我們的島】
|地方成立在日治時代的新竹高商,有著悠久歷史,校內日式宿舍群,成為時光的見證。不過現在學校計畫興建新大樓,日式宿舍面臨拆除,文資人士挺身而出,希望留下竹商老宿舍。
-
高中生赴教育部靜坐抗議 籲撤手機管理草案
|文教科技教育部21日正式公布《高中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引起部分高中生不滿,今(24)日上午,學生組織與十多位高中生在教育部外靜坐示威,他們認為,草案將手機管理交由各校自行討論訂定,但最終仍需經校務會議同意,但校務會議的學生代表不足,形同空的規定,要求撤回草案。
-
教育部提高中以下手機保管草案 教師團體:規範不明確易有糾紛
|文教科技智慧型手機普及,學生手機成癮問題也受到討論。教育部今(21)日公布,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的草案,手機的保管上,明訂國中小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則需要經過校內家長、老師及學生,經民主討論後,以同一方式管理。
-
教育部手機入校新規範 國中小擬集中保管、高中生可與校方協商
|文教科技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宣布擬於9月新學期起實施高中以下學生手機入校集中保管措施,教育部今(21)日進一步公布管理原則草案,其中國中小學生需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攜帶行動載具入校,且入校後須由校方或各班統一集中保管;高中學生則可由學校、家長及學生3方討論後,制定各校管理規範。教育部表示,後續將參酌各界意見,調整相關規範內容。
-
台大擬招收高中生提早修課 完成進階課程發學分證明
|文教科技台大今(22)日宣布,預計於今(2025)年9月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提早修大學基礎課程,擬開設包含微積分、物理學、心理學等11門課。校長陳文章表示,希望透過該計畫建構一個完整的大學先修學程,詳細的實施方案預計在6月公布。
-
清大通過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 將設「清華²科技園區」
|文教科技國立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今(10)日通過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兩校將討論整併具體規劃,預計明(2025)年向教育部提計畫書,未來將在中華大學校地設立「清華²科技園區」,推動研究跟教學。
-
清華大學證實將併中華大學 規劃設清華平方科技園區
|文教科技面對少子化和國際半導體情勢,清華大學和中華大學證實正在進行整併計畫。中華大學預計最快114學年度停招,在保證師生權益不受損的前提下,後續會把校地與財產捐給清大,設立半導體學院,培育高階人才。待兩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就會呈報教育部核定。
-
游錫堃提中山國小改名渭水國小 校內反應兩極
|地方前立法院長游錫堃17日在書法展建議,民主先賢蔣渭水是宜蘭市的中山國小校友,中山國小應改名渭水國小,賴清德贊同,將請教育部、文化部與和宜蘭縣政府研議改名。但中山國小校友會和家長會卻意見兩極;縣政府表示會跟學校充分溝通,聆聽各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