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教育部提高中以下手機保管草案 教師團體:規範不明確易有糾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智慧型手機普及,學生手機成癮問題也受到討論。教育部今(21)日公布,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的草案,手機的保管上,明訂國中小由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高中則需要經過校內家長、老師及學生,經民主討論後,以同一方式管理。

一早開始上課前,學生陸續將手機放入保管的櫃子,上鎖保管起來,下課才能取回使用。

教育部21日公布了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的草案,引起討論。

國中生陳同學認為,「那應該沒什麼關係吧?可能是上課結束的時候要聯絡家長,可能沒辦法馬上聯絡到。」

高中生呂同學指出,「上課的時候假設都沒有用到的話,我覺得可以暫時集中管理起來,是覺得沒有問題的,因為這樣的話,大家比較有辦法去專心去上課。」

台北市立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表示,「學校也可以用平板,也可以用電腦來做資料找查的一個工具,所以手機沒有使用,對於資訊化的學習的困難並不會產生。」

草案明訂,國中小應該由學校或是各班集中保管,經校務會議通過公告實施;高中則需經過家長、老師及學生,經民主討論,以同一方式管理;而學校可依不同載具類型及情境,彈性調整管理方式。

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指出,「針對保管的時間,可以僅就上課期間的部分,至於下課或是其他在校的彈性時間,留到學生、老師、家長討論。」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特別是中學的部分,如果有保管這方面的一個責任,相對對於學校來講,又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這確實會產生一些問題來。」

學生團體希望保管的時間是上課期間,而非在校期間,避免一次綁死;教師團體則認為,如果保管的規範沒處理好,很容易衍生糾紛。

教育部則表示,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後續政策推動的參考,以因應數位時代的學習環境變化,以及校園實務管理的需求。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