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
馬頭山遭倒廢物半年未清 高市環局要業者21日前清除
|地方高雄美濃及大樹,近期陸續爆出盜採砂石且回填廢棄物案件,市長陳其邁下令嚴查嚴辦後,卻引來環團質疑,高雄馬頭山2月也被不肖業者偷倒上千公噸的有害事業廢棄物,至今沒清除,認為高市府不夠積極。對此,環保局回應,已要求業者21日前清除。
-
中國將設「黃岩島國家保護區」 外交部:毫無法律效力
|兩岸中國宣布將在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設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讓南海主權爭議再度升溫。菲律賓外交部嚴正抗議,痛斥中國行動「非法且無效」。北京則回應,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設立保護區是為了生態保育。我國外交部也發聲明,批評中方做法毫無法律效力。
-
中國宣布在南海設自然保護區 菲律賓控侵犯權益
|全球中國國務院昨(10)日宣布,將在南海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興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當地的珊瑚礁生態系,未來外國人要進入該自然保護區均需經過中國官方批准。由於台灣、菲律賓、中國等國皆宣稱擁有該島主權,菲律賓外交部今(11)日發布聲明抗議中國侵犯菲律賓權益。
-
丹娜絲後續》七股顧沙洲|沙源流失背後的原因、衝擊與省思?【我們的島】
|環境台南七股潟湖,長年以來是蚵農、漁民、觀光業者賴以維生的場域,也是守護沿岸聚落的重要屏障。然而,河川輸沙量減少,以及突堤工程對自然流沙的阻斷,這片水域與三座沙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的丹娜絲颱風又給七股沙洲帶來什麼樣的新危機?
-
花蓮慕谷慕魚風景區封閉11年 擬設自然人文景觀區重開放
|地方花蓮慕谷慕魚風景區,因為山區道路隧道崩塌,已經封閉超過10年,何時重新開放備受關注。為了再創觀光亮點,花蓮縣府計畫要將此處成立自然人文景觀區,讓在地部落以成立合作社模式收費經營。
-
澳洲袋熊染疥癬成致命原因 「隔空上藥」助恢復健康
|全球圓滾滾萌樣十足的袋熊是澳洲獨有的可愛動物,但牠們容易染上致死率極高的皮膚病「疥癬」,新南威爾斯州一處露營園區最近就發現袋熊生病,園方特地找來野生動物慈善組織教導員工和居民如何替袋熊隔空上藥,幫助牠們恢復健康。
-
孩子玩耍怕燙傷中暑!高溫下的兒童遊戲場如何應變?【我們的島】
|連日烈日曝曬,不少家長不敢帶孩子到遊戲場玩耍,尤其當設施材質容易吸熱又缺乏遮蔭,更可能成為熱傷害的危險區域。面對越來越炎熱的氣候條件,如何打造降溫的兒童遊戲場成為新的考驗。
-
太魯閣打造「獨居蜂旅館」 民眾可近距離觀察蜂類生態
|地方為了要讓民眾更了解自然界的各種蜂類,太魯閣國家公園利用倒木、竹子等天然材料,在太魯閣台地製作出專門給獨居蜂居住的造型旅館,讓民眾可近距離觀察這些蜂類的完整生態。
-
為符永續放牧認證標章 南非養羊業轉型再生農業
|全球南非是全球羊毛的重要供應國,但過去國際買家並不太關心永續議題,現在變成要求出示相關認證,這股壓力也成了轉型契機,讓他們改採比有機農場更強調生態循環的「再生農業」。
-
澳科學家創簡易「青蛙三溫暖」 拯救瀕危樹蛙免疫致命真菌
|環境自1980年代起,蛙壺菌就是全球兩棲類生物的最大威脅,已導致500多種蛙類數量衰減、90多種蛙類滅絕。近期有澳洲學者發現,只要溫度達28℃就能有效抑制蛙壺菌生長,因此研發出用小型溫室製成的簡易「青蛙三溫暖」,成功讓瀕危的綠紋樹蛙對蛙壺菌產生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