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中國家
-
《全球塑膠公約》新一輪談判 產油國反對從上游端減量成難題
|全球塑膠污染是全球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聯合國從今(5)日起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全球塑膠公約》新一輪談判,希望制定出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達成全球塑膠減量,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在產油國家反對從上游端來減量。
-
-
美中關稅談判將於瑞士登場 貝森特:首要目標是降溫局勢
|全球美中即將在瑞士日內瓦就關稅貿易問題展開談判,局勢降溫是首要任務。而川普(Donald Trump)預告稍晚將公布重大貿易協議,外界認為對象很可能是英國。有鑑於關稅造成通膨風險升高,經濟前景難料,美國聯準會再次維持利息按兵不動。
-
美債殖利率單週漲幅創10年新高 對台灣經濟有何影響?
|產經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布後,衝擊全球股市,但經濟動盪時,資金原應流入有「資產避風港」的美債,但其殖利率卻不降反升,單週漲幅甚至達到近10年最高,意味投資人拋售美債,導致與殖利率成反比的交易價格下跌。最近美債發生了什麼事?殖利率上升會有什麼影響?台灣持有多少美債?美債市場波動如何影響台灣?
-
賴索托遭美課徵50%對等關稅 學者:衝擊紡織與服裝業
|全球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過去30年以低廉的勞動力為美國市場提供平價的民生消費用品,如今卻成了川普(Donald Trump)口中搶了美國人工作權的競爭對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中國、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出現停工、停產效應。像是非洲的賴索托,它是美國知名牛仔褲品牌的生產重鎮,輸美商品占了GDP一成以上,一旦被川普課徵最重的50%關稅,形同經濟被判了死刑。
-
一隻牛逐年產百公斤甲烷 溫室氣體危害氣候
|甲烷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為牛食入去會物件,會變做甲烷,這寡甲烷會因為拍呃仔、放屁排放出來,一隻牛一年會排放100公斤的甲烷。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當咧開發會當改變牛胃腸內面的菌的藥丸仔,予in減少或者是、袂閣排放甲烷。(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美專家研發藥丸改變牛腸道菌 減少甲烷排放
|全球甲烷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牛隻吃進去的食物最後會變成甲烷,而牠們體內的甲烷會隨著打嗝排出,1頭牛每年約會排放100公斤的甲烷,排放量之大,讓畜牧業成為氣候危機的幫兇。因此,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們正在研究開發改變牛隻腸道菌的藥丸,讓牠們減少或是根本不排放甲烷。
-
COP29氣候融資定案 每年3千億美元金援
|全球第29屆氣候峰會宣告落幕,決定由已開發國家到2035年前,每年提供3千億美元氣候融資,支援更多需要資金來應對暖化危機的開發中跟脆弱國家。不過包括印度、奈及利亞、古巴等國家批評金額太少。
-
電商平台搶攻拉丁美洲網購市場 中國快時尚品牌低價吸引消費者
|全球根據統計,拉丁美洲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人數高達2億,而且預估2026年的線上購物支出約有台幣6.5兆元。這些數據讓各大跨國電商平台都想搶拉美這塊大餅,而中國的快時尚電商平台也在拉美市場快速崛起,除了價格便宜,再加上社群的分享廣告,讓拉美的年輕人趨之若鶩。
-
COP29首週議程近尾聲 主辦國坦言談判進度牛步
|環境在亞塞拜然舉辦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第一週議程即將接近尾聲,不過目前主辦國坦言,現在談判進度真的是過慢,呼籲各國代表更積極投入協商。而場外各國環保團體仍集結抗議,對於此次峰會能否達成任何正面結果,抱持悲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