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COP30氣候會議巴西貝倫舉行 數千原住民集結參與度創新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第30屆聯合國氣候會議(COP30)在川普暖化懷疑論的政策下,美國30年來首次沒有派出官方高階代表團參加,因此中國的影響力明顯增加。而會議地點選在亞馬遜雨林的門戶貝倫市,南美洲3000名原住民齊聚,號稱是史上參與最多的一次,他們提出的領地劃界、氣候融資的訴求也得到更多注目,不過實際進入核心談判的代表仍然不足。

數萬名原住民與氣候運動示威者,15日頂著南半球的夏日高溫,在巴西貝倫市街頭向正在當地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發出呼喊。這是4年來首次在氣候峰會出現大型示威,因為前三屆東道主埃及、杜拜跟亞塞拜然都嚴格控管群眾集會。而這次會議期間,南美洲3000位原住民從各國集結而來,展現強大的團結動員力。

原住民示威者天貝表示,「我們來這裡主張我們的權利,捍衛我們多年來生活的森林以及這裡的動物,我們需要被世界認可為森林的保護者。」

巴西主辦單位說,這次原住民參與度創歷史新高,他們的聲量的確顯著提高,不過實際能進入藍區決策談判的只有360位原民領袖,代表性仍嫌不足,過程中也有原住民闖入場內示威。他們的主要訴求包括原住民土地劃界,以及足夠比例的氣候資金直接流向原住民社群,遏止森林濫墾開發、開礦等等,強調若沒有原住民守護土地森林就沒有氣候正義。

議程最後2天高強度談判,魯拉努力促成各國在分歧最大的氣候融資與化石燃料轉型取得共識。然而史上排碳最多的國家,也是過去重要的協議推手與氣候資金提供者美國,早已在川普的氣候懷疑論政策下退出了氣侯協定,走回化石燃料的高污染之路。

在美國缺席、歐洲經濟吃緊的COP30峰會,全球開發中國家互助的南南合作越發重要;另一大排碳國中國成為主要領導者之一,這次國家館在會場入口與主辦國巴西並列顯眼黃金位置,不但展現綠能製造鏈與技術能力,更從談判協商中持續擴大影響力。

亞洲協會研究院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指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角色寄予厚望,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希望北京挺身而出,在氣候問題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瑞士代表巴克爾認為,「中國也在能源轉型方面領先,現在中國大多數人買的車是電動車,在太陽能板和再生能源也領先,我認為中國領頭是非常好的事,顯然中國還需要做得更多。」

白宮說,不願為模糊的氣候目標犧牲國家經濟,30年來首次沒有派出高階官方代表團出席氣候峰會,也沒設國家館,只有加州州長紐森等地方領袖出席。加州經濟規模足以排名全球第四國,紐森保證加州會繼續推動綠色科技,抨擊川普拱手將這個新市場讓給中國。

加州州長紐森說道,「中國正全力投入這個領域,並將在下一個全球性的重大產業中取得主導地位,所以我來此也是從經濟角度出發,美國在這個議題有夠愚蠢,但加州不是。」

全球氣候治理的話語權正在重組,紐森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重申氣候承諾,不隱藏挑戰下一屆白宮寶座的企圖。他強調,美國國內也興起一股抵制川普主義的浪潮,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意識到,川普不會是美國永久的統治者,未來情況仍然可能好轉。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