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外界質疑豬場誤判延誤防疫 學者:應全盤檢討生物安全策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梧棲養豬場初期因為死亡豬隻流鼻血、無血便跡象,初判為「放線桿菌胸膜肺炎」,遭外界質疑誤判延誤防疫。全國養豬協會認為無需糾結在疾病,當豬隻異常死亡就該採檢,行政單位難辭其咎。其實歐盟曾公布豬隻流鼻血為非洲豬瘟非典型症狀,學者認為台灣的生物安全策略可藉此全盤檢討。

台中市府28日首度公布完整非洲豬瘟疫調,其中王姓獸醫佐初判異常死亡為「放線桿菌胸膜肺炎」,動保處賴姓獸醫14日訪視,因為豬隻流鼻血、無血便跡象,認為無非洲豬瘟典型症狀,同樣研判是「放線桿菌胸膜肺炎」。

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回應,「猝死、流鼻血等症狀,而這樣的症狀在當時我們賴姓獸醫師研判,也比較接近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症狀,尤其是沒有血便的跡象,所以沒有血便跡象比較接近,我們剛所提的胸膜肺炎而不是非洲豬瘟。」

不過根據防檢署資料,非洲豬瘟臨床症狀其中一項是鼻子或直腸出血,而放線桿菌胸膜肺炎其中一項症狀為「口鼻出現帶血分泌物」,症狀類似是否讓獸醫第一時間誤判。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認為,台灣從來沒有出現過非洲豬瘟,包括獸醫、豬農都難以判斷與「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症狀有何不同,重點在於豬隻異常死亡時,就應該立刻採檢。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指出,「不管你是不是非洲豬瘟,只要有異常,你就要上傳到你們的動保處,早就該送檢了,沒送檢就是不應該。」

動物學者則表示,非洲豬瘟除了高燒、呼吸道黏膜出血、軟組織潮紅、脾臟腫脹等症狀外,2018年歐盟曾對揭露非洲豬瘟已出現流鼻血等非典型症狀,有可能導致延誤通報,錯失防疫黃金時機。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認為,「大概現場獸醫也沒有非常密集的、高強度送去其他國家去學習這方面的東西,因為去現場去做這些相對的病理檢驗,其實相對就有生物安全風險,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對台灣來講,的確它是一個滿大的挑戰。」

興大副教授王建鎧認為,非洲豬瘟初期判斷並不容易,這次疫情可做為台灣養豬場防疫量能測試,國家生物安全策略也可藉此全盤檢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