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玲稱核電為救命電 林子倫指重啟核三拖慢能源轉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核三重啟公投第2場電視發表會在昨(9)日登場,正方由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擔任,強調核電是救命電,穩定又低碳;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指出,核廢料有債留子孫的風險,核電延役也可能拖慢能源轉型的速度。
8月23日將舉行全國性公投案第21案,關鍵就在核三發電廠要不要繼續運轉,週六登場的發表會上正反雙方交鋒,正方代表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表示,核電是救命電。
正方代表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說道,「即便是核三廠延役,它可能只是佔我們台灣整體發電比例的6%,但是這6%的電對台灣來講,這就是一個救命的電,我們怎麼能夠說不要就不要呢?」
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表示,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核廢料處置是長期財政包袱,也涉及世代正義,核廢料有債留子孫的風險。
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發展核能我們還必須面對核廢料債留子孫的道德風險,經濟學有一個常討論的概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的便宜核電一定有人付出成本。」
翁曉玲指出,只有乾淨的核能,沒有乾淨的煤,目前核電是全世界公認穩定、乾淨、低碳的能源。
正方代表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及,「其實核電是唯一一個在發電的過程當中,它不會製造溫室氣體、不會有碳排的能源,所以美國、歐盟等等的這些國家都紛紛將核能視為綠能。」
不過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臉書上反駁,發展核能並不是國際趨勢,全世界的核電佔比是持續下降的。
林子倫則表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能提升能源安全與韌性。
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強調,「系統化的考量能源供應與需求,設計更多元、更分散,在地的再生能源支持系統,核電延役只能讓風險增加且更複雜化,甚至可能拖慢能源轉型的速度。」
討論面向從核電延役的必要性,到核廢料處置的風險一一說明,全國選民將用手中的一票決定核三廠的未來走向。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