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核三公投發表2/翁曉玲籲留救命電力 林子倫憂廢料轉嫁下一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核三重啟公投第2場意見發表會今(9)日舉行。正方代表翁曉玲從台灣能源結構與缺電危機切入,指出核三延役發電雖僅佔6%,卻是救命的電;反方代表林子倫則強調重啟核三將面臨安全與成本不確定性,不能將核廢料責任轉嫁給下一代。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中選會9日晚間7時舉辦第2場意見發表會。正反方代表分別為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以及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

正方代表翁曉玲表示,自核三廠5月停止運作,台灣夜間發電高達95%依賴火力,造成晚上空污比白天還嚴重,且蔡英文政府執政期間,台灣發生4至5次全國性停電,顯見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因此核三廠延役提供電力雖僅6%,卻是救命的電。

翁曉玲同時主張,核電是全世界公認可負擔、乾淨、低碳且最穩定的能源,除了發電過程不會製造碳排、被美國、歐盟視為綠能之外,也不像光電、風電等易受天候影響而中斷供電。

翁曉玲表示,核三廠設備健全、過往表現良好,台灣核廢料處理技術也日新月異,延役並無安全疑慮,並批評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不切實際,導致台電虧損、電價上漲而讓民眾買單。

反方代表林子倫則強調,發展再生能源是國際能源趨勢,台灣應從單一大型集中式能源核電,轉向更多元、分散、在地化的再生能源體系,以提升能源系統的安全與韌性。林子倫同時指出,過幾年台灣在風力與太陽光電發展上已取得顯著成果,並帶動綠能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

林子倫也表示,重啟核三將面臨安全與成本不確定性,因為台灣位於地震帶,且核三廠設備老舊、耐震性不足,重啟工程與核廢料處置成本及費用龐大,不應將核安最直接風險讓屏東等南部人承擔,也不能將核廢料責任轉嫁給下一代。

林子倫表示,能源政策是選擇題而非是非題,應投資未來而非走回頭路,並呼籲年輕人選擇更永續、便宜的再生能源。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