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歐洲多國依賴俄羅斯天然氣 歐盟欲制裁俄國卻難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伊比利半島日前出現不明原因的大範圍停電,而其他歐洲國家則長期面臨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歐盟最近又草擬對俄羅斯第17波的經濟制裁,原本包括全面禁止會員國進口俄國液化天然氣,但在德法兩大經濟體的抗拒,以及替代來源不確定之下,被迫作罷。

根據荷蘭的天然氣交易中心TTF報價資料,這一波俄烏戰爭開打後,首次的高點出現在2022年2月28日,也就是歐盟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外匯資產當天,國際天然氣價格來到每百萬瓦小時192.55歐元。

隨後雖然因為天氣轉暖,天然氣價格隨需求而降低,但在準備入冬前的8月22日,每百萬瓦小時來到339.20歐元的歷史新高。

事隔1個月之後,重要輸送管線的「北溪1號」在德國外海遭人爆破而中斷,加劇了歐盟的能源危機。

儘管隨後歐盟設法分散天然氣來源,包括美國和中東地區,但仍無法取代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TTF的報價顯示,2023年之後到現在的天然氣價格,已經比開戰第1年的高點便宜很多,但比起2021年之前還是高出1倍左右。

洛伊納化工園區管理總部總幹事根特表示,「現在的能源價格是烏克蘭危機之前的2倍。換言之,我們仍依賴進口天然氣,這攸關我們產業的競爭力。」

德國在確立廢核政策之後,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電,但火力發電仍有2成以上,其中最大宗的就是天然氣火力發電,占15.8%。

洛伊納樹脂化工集團總經理克勞斯鮑爾指出,「烏克蘭危機前,我們每月的電力成本大約是100萬歐元多一點,現在漲到每個月230萬歐元,就是多達2倍多的支出。推算到一整年就多出超過1000萬歐元,週轉金需求就要1.5億歐元左右,這真的是很重的負擔。」

另一大經濟體的法國,儘管有6成以上的發電來源仰賴核電,但卻是歐盟會員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冠軍。

瑞士的克萊爾投資顧問公司分析指出,法國因為有較多較為先進的天然氣接收站,專用輪船到港卸貨後可轉送到其他歐陸國家,因此成為歐盟輸入液化天然氣LNG的重要窗口。光是2024年,這些進口的LNG就有34%來自受到歐盟制裁的俄羅斯。

路透社報導說,儘管卡達和美國也是重要的天然氣來源,但除了數量不敷所需,美國川普政府把能源出口和關稅談判掛鉤的作法,讓歐盟充滿不確定感。事實上早在川普再次入主白宮前,業者就提醒國會,能源安全問題不能等閒視之。

道達爾能源公司執行長普亞內2022年11月曾說:「此時提出的『B計畫』還在萌芽階段,而且只能滿足全球5%到10%的需求,所以我們當然要大舉投資替代能源。但若我們不投資現有的、讓我們得以永續經營下去的能源體系,反而還要減少這樣的能源,這種『B計畫』不可能讓我們轉型成功。」

市場價格震盪也牽動相關國家的政局。路透社報導指出,2月間的德國大選,對俄羅斯相對友善的政黨,得票率接近3成,特別是在北溪1號管線上岸的「麥克倫堡-佛波」地區,近半數的選民主張恢復進口俄羅斯天然氣。

也因此,歐盟即使對俄羅斯發動多次的制裁,甚至一度打算斷絕進口天然氣,不過在現實考量下,放棄這個構想並不令人意外。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