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面對俄能源大戰 各國尋求能源自保

歐盟面對與俄羅斯的能源大戰,西方國家開始尋求能源自保。在開源方面,義大利和卡達成立合資企業,預計可以增加卡達的天然氣產量超過60%。在節流方面,希臘與德國則是先後暫緩邁向「再生能源」的腳步,重新啟用被認為高汙染的燃煤火力發電,以求降低天然氣消耗。

德國聯邦政府預計今年7月,由國會通過立法,授權政府暫定以2年為期限,擴大燃煤火力發電的負載量,而原本同樣打算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的希臘,也做出類似決定,來面對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的狀況。

另外,德國政府也準備透過國營的開發銀行KfW,放出15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約4700億的貸款,由同樣是國營的天然氣交易中心操作。德國政府將鼓勵手頭有多餘天然氣的民間企業,把存貨賣給交易中心。而需要多用天然氣的公司,則以競標的方式購買。

根據德國能源暨公用事業管理局的統計,全國目前的天然氣存量只有56.7%,政府打算在9月底之前提高到8成,11月上旬的目標則要達到9成。

另外,排名全球前10大石油企業的義大利國營埃尼集團,周末在杜哈與地主卡達簽約,加入卡達的天然氣開發擴充計畫。

卡達能源部長卡阿比表示,「我們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由卡達持股75%,埃尼集團持股25%。」

外電報導指出,預計還會有更多國家也加入這個計畫。卡達是俄羅斯與伊朗之外,全球天然氣蘊藏量第3大國。這個跨國的合資計畫,將使產量增加幅度超過60%,在俄羅斯與伊朗都受到歐美制裁之下,卡達成了國際天然氣來源的救星。

不過開發計畫要進入生產階段,要等到2026年,而要達到6成的增幅則要等到2027年。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