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海綿寶寶

  • AI配音技術崛起 德國配音協會籲保障聲音著作權

    |全球

    串流平台崛起,帶動配音需求暴增。過去配音員得在錄音室裡,一字一句雕琢,如今AI配音技術崛起,開始搶進這塊市場。當人工智慧能無限複製聲音、快速產出,聲音工作者的未來該往哪裡去?德國配音協會呼籲歐盟儘速立法,保障聲優的聲音著作權。

  • 水中機器人直播深海 每日觀看人數逾百萬

    |全球

    海底1、2000公尺深的海洋生物是人類遙不可及也難以看到的世界。阿根廷和美國的科學家發明一種水中機器人,將影像傳回地面,並且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不只這樣,科學家還會擔任主持解說工作,而這也引起世界各地愛好海洋生物的人士好奇觀看,每天收看YouTube的人數超過上百萬。

  • 紐約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登場 挺巴團體闖入示威被逮

    |全球

    美國紐約梅西百貨28日感恩節大遊行熱鬧登場,不過卻發生巴勒斯坦支持團體一票人被逮捕事件,他們擋住遊行路線,使得前進隊伍短暫中斷。

  • 長期遭以色列經濟封鎖 加薩巴人自創商機找活路

    |全球

    巴勒斯坦哈瑪斯執政的加薩地區,長期受到以色列經濟封鎖,民生困苦、物資嚴重匱乏,社會新鮮人失業率高達7成以上。為了在絕境中開闢活路,民眾揀廢紙板做玩具,種蘆薈做護膚皂,自創商機,展現強韌的生命力。

  • 熱氣球嘉年華會 7/11台東鹿野高台登場

    |

    台東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會,再過4天就要在鹿野高台展開。台東縣政府公布總共有28顆國外造型熱氣球會參與,也公布今年汽機車入園收費標準,台東縣民有優惠。 因應7月11日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會即將在台東縣鹿野高台舉行的安全維護,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7日一大早進行高台陸空域的安全演練,尤其是針對熱氣球的火源安全,檢驗消防救難編組的災害應變能力。 縱管處副處長莊名豪說表示,「最主要是讓我們的好朋友,能夠開心

  • 生態園區保育與友善耕種 官田水雉逾千隻

    |

    保育類動物水雉過去數量不到50隻,經過台南官田生態教育園區19年以來努力保育,將農地改為人工濕地,不噴農藥,再加上林務局鼓勵農民加入綠色友善耕種,讓水雉數量明顯成長,今年已突破千隻。 有著黃白黑三色羽毛的水雉行走在菱角田上,型態優雅,有「凌波仙子」的稱號。30年前,牠們數量不到30隻,到今年已成長至1,024隻,19年來投入保育的台南官田生態教育園區種植菱角,不噴灑農藥,希望留給水雉一處淨土。 台

  • 生態保育.友善作田 官田菱角鳥超過1千隻

    |

    保育類動物菱角鳥,過去數量無到50隻,為了著欲保護ﰀ,臺南官田生態教育園區,開19冬來拍拚保育,共農地改做人工濕地、湳仔地,無噴農藥,菱角鳥的數量也變濟,到今年已經有千外隻。 有著黃白黑三色羽毛的水雉,行走在菱角田上,型態優雅,又有凌波仙子的稱號,三十年前,數量不到30隻,不過到今年已成長至1024隻,19年來投入保育的台南官田生態教育園區,種植菱角,不噴灑農藥,就希望留給水雉一處淨土。 ==台

  • 熱氣球嘉年華開幕 鹿野高台湧萬人

    |社福人權

    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今早在台東鹿野高台進行,吸引超過一萬人見證活動破紀錄,最多24顆熱氣球一起在天上飛,讓天還沒亮就在現場等的民眾很開心,趕緊到手機出來拍照。 24顆各式各樣造型的熱氣球陸續緩緩升空,把天空點綴的色彩繽紛,不少天還沒亮就在現場等待的民眾、都開心的驚呼,拿起相機、手機拍下這一刻。 邁入第9年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29日清晨在台東鹿野高台登場,今年特別結合布農族八部合音及電光社區的竹炮

  •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 打造童趣更國際化

    |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會,今年將邀請世界各國共四十顆熱氣球來台東。 5號清晨六點,7顆台灣的熱氣球陸續從台東縣鹿野高台升空,台東縣政府宣告熱氣球嘉年華會,6月底要正式開幕。 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表示,今年一共邀請40顆世界各國熱氣球來參加,其中有9顆是兒童最喜愛的卡通造型熱氣球,也是這次的主題,要打造兒童夢想,希望吸引家長暑假帶著兒童來參加。 台東縣觀旅處處長 江慧卿說:「第一場就是邀請到小朋友,最喜歡

  • 「海綿寶寶」作者漸涷人症病逝 享年57歲

    |

    卡通海綿寶寶1999年開播,從美國開始紅遍全球,創造的商機超過上百億美元,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年曾經宣布自己罹患漸凍人症,不過美國兒童頻道今天發聲明,宣布了他的死訊,享年57歲。 耳熟能詳的歌曲,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憶,美國卡通海綿寶寶,1999年起在兒童頻道開播,紅遍全球,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因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26號病逝,享年57歲。之前他曾出席海綿寶寶電影首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