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配音技術崛起 德國配音協會籲保障聲音著作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串流平台崛起,帶動配音需求暴增。過去配音員得在錄音室裡,一字一句雕琢,如今AI配音技術崛起,開始搶進這塊市場。當人工智慧能無限複製聲音、快速產出,聲音工作者的未來該往哪裡去?德國配音協會呼籲歐盟儘速立法,保障聲優的聲音著作權。
德國配音員齊斯默:「我是海綿寶寶,充滿他的情緒。」
一開口聲音好熟悉,他是德文版海綿寶寶的幕後靈魂。同場還有哈利波特在德語世界的魔法代言人。
哈利波特德語配音員薩布利克:「您看電影時必須......」
艾美亞當斯德語配音員雅各貝:「被迫聽著機器配音。」
現在這些平常不露臉的聲音明星,這次決定站上幕前,幫自己說話,反對影視業以AI取代配音工作。
德法配音員卡瓦托雷表示,「科技公司榨乾媒體資料庫和網站內容,放在網路上並不代表就可免費使用,這些內容是有權利法保護的,包括著作權、鄰接權,甚至人格權。」
為了不讓聲音被無限複製與輸出,德國配音協會發起請願,累積超過7.5萬份連署,呼籲政府制定法規,保護聲優的智慧財產權,要求拿配音員的聲音進行AI訓練,須經合法授權、給合理報酬。
確保創意產業價值不被低估,同時業者也說,現在的AI再強,機器總是少了「人味」。
德國配音工作室專家韋克勒說,「透過微調重音位置和音量大小,就能輕易激起不同的情緒。」
隨著串流平台席捲全球,配音需求暴增,根據市調公司(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預估,2025年全球配音市場規模將達43億美元,2033年預估破76億。AI想搶大餅,解方或許是走「共生」路線。
美國AI製片新創公司業者曼恩說,「我們採取的做法,是與在地的配音公司和演員合作,讓他們參與這個過程,科技是為了他們打造。」
科技若願意與人類合作,或許可成為推動本地化配音的新利器。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