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
拚搶先「重返月球」 美全面禁止中國公民參與NASA計畫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期宣布,禁止在美國持有效簽證的中國公民參與所有NASA太空計劃,以確保該機構安全,NASA並強調,美國正處於第2次太空競賽。《衛報》報導指出,美中兩國不僅正在競爭新一輪的太空人登月任務,也都希望能成為首個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的國家。
-
NASA月球任務開放「把名字送上太空」 參與者可獲專屬登機證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提米絲二號(Artemis II)任務,預計將於2026年4月前繞行月球10天。NASA日前發布資訊,邀請全球民眾一同參與這項任務,只要在NASA官網完成登錄,就能讓名字被存入送上太空的SD記憶卡,參加者還可獲得專屬的電子版「阿提米絲二號登機證」。
-
月全食「血月」今深夜登場 全台肉眼可見
|生活今(7)日晚上,台灣的上空將會上演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月全食」,在全食階段還會變成紅色的血月,時間就在凌晨1時半過後,更特別的是台灣擁有絕佳的觀賞條件,憑肉眼就能看的到。
-
NASA要求加快研發迷你型核電 擬用於未來月球、火星基地
|全球新一輪的太空競賽正悄悄展開,新型的核能科技可能是關鍵角色,代理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的尚恩達菲(Sean Duffy)這個月初發表一份NASA的內部備忘錄,要求加快迷你型核能發電機組的研究,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有具體成果,作為未來月球乃至於火星基地的電力來源。
-
「草莓月亮」今下午登場 台灣民眾日落後有望順利觀賞
|生活每年6月登場的滿月「草莓月亮」,預計在今(11)日下午3時44分達到最圓狀態,台灣民眾等傍晚天色較暗後即有機會觀賞。「草莓月亮」的名稱其實源自美國原住民稱呼,與月亮本身顏色無關。由於今(2025)年適逢約18年一度的「最大月球至點」現象,本次的草莓月亮在北半球看起來將會特別接近地平線。
-
台科學酬載參與韌性號登月行動 中大:多數目標已達成
|文教科技日本太空創新公司ispace的登月器「韌性號」(Resilience),自今(2025)年1月升空,經歷了將近5個月的飛行,原先預計在今(6)日清晨4時17分登月,最後卻與地球失去聯繫,宣告失敗。不過,韌性號上搭載了台灣第1個自製的登月科學酬載,參與登月任務的中央大學團隊表示,整體而言深太空輻射探測儀計劃很成功,也建構了我們之前沒有的能力。
-
日民間製「韌性號」登月失敗 搭載儀器含台灣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全球日本航太新創公司ispace的月球登陸器「韌性號」(Resilience),原預計於今(6)日凌晨登月,挑戰成為全球第2個成功登月的民營企業,但ispace宣布,韌性號在降落前失聯,已將此次任務視為失敗,初判原因可能是著陸前減速不足。韌性號上搭載不同航太單位的機器,包含台灣首個自製登月科學酬載「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
大阪世博美國館展示月球石頭 沙國館打造阿拉伯市集
|全球大阪世博各國的場館展現最新技術,並且把握機會向全世界宣傳。美國館以宇宙為主題,展出阿波羅號從月球帶回的石頭,吸引大批人潮爭相目睹。沙烏地阿拉伯館則特地把建材運到日本,打造有如阿拉伯市集的外觀,場館裡可以欣賞傳統音樂演出、品嚐阿拉伯咖啡,讓遊客揭開中東的神秘面紗。
-
艾薩克曼獲提名任NASA署長 盼同步推動火星、月球任務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提名42歲新創企業CEO艾薩克曼出任NASA署長,正待參議院審查。艾薩克曼無太空背景,與歷任署長截然不同。他出席任命聽證會時表示,NASA可同時推動重返月球與登陸火星,並強調美國必須維持太空競賽領先地位。
-
SpaceX星艦第8度試飛升空 火箭故障失控後焚毀
|全球SpaceX的星艦太空船今(2025)年2度試飛升空,儘管第1節推進器成功返回並由地面回收,但第2節分離後火箭引擎故障,在墜落過程分解並起火燃燒,搭載的模擬衛星無法進入預定軌道。另外一家直覺機器公司預計登陸月球南極的探測器IM-2,雖然成功著陸,但歪了一邊,無法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