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
小公熊闖花蓮卓溪部落被捕獲 體態瘦弱送醫檢查評估是否野放
|地方花蓮卓溪鄉三笠山部落的民眾,在昨(9)日早上通報有黑熊入侵與抓雞,林保署花蓮分署隨後前往當地,設置紅外線相機以及誘捕桶,在晚上捕獲這隻黑熊是小公熊,體態消瘦看起來營養不良,已經送往台東的野灣醫院檢查,是否適合野放還要再評估。
-
我贈捷克穿山甲「潤喉糖」病逝 連產兩胎創歐洲成功繁殖首例
|社福人權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3年前送往捷克布拉格動物園旅居的雌性穿山甲「潤喉糖」,自9月底就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期間狀況雖曾一度好轉,但仍於11月9日過世,死因仍待病理檢驗確認。北市動物園指出,「潤喉糖」與一同送往捷克的雄性穿山甲「果寶」2023、2024連兩年誕下雌性寶寶,是整個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界成功繁育穿山甲的首例。
-
AI雷達追蹤北極熊動態 保育組織盼減少人熊衝突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北極海域冰原縮減,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因此往南遷移,進入到社區或農場,引發人與動物的衝突。總部設在加拿大的「國際北極熊保育組織PBI」,這幾年來研究引進具備人工智慧的雷達系統,希望能精確追蹤北極熊動態,可以提前警告附近居民,也能保護北極熊,不受到無謂傷害。
-
AI雷達追蹤北極熊動態 保育組織盼減少人熊衝突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北極海域冰原縮減,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因此往南遷移,進入到社區或農場,引發人與動物的衝突。總部設在加拿大的「國際北極熊保育組織PBI」,這幾年來研究引進具備人工智慧的雷達系統,希望能精確追蹤北極熊動態,可以提前警告附近居民,也能保護北極熊,不受到無謂傷害。
-
罕見「小頭鼠海豚」一度近滅絕 墨西哥禁船靠近海域保育見效
|全球墨西哥有一種非常罕見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小頭鼠海豚」,估計目前數量只剩下10隻左右,隨時都有滅絕危機。最近幾年,墨西哥當局加強保護這種極度瀕危的動物,在海上劃設零容忍區,禁止漁船靠近。在今(2025)年的考察行動中,發現數量比去年稍微多了一些,保育行動開始出現成效。
-
專家稱蝙蝠為自然界無名英雄 保加利亞推保育計畫
|全球晝伏夜出的蝙蝠,暗黑形象讓許多人感到害怕,但是在一些專家眼裡蝙蝠會吃掉害蟲,並且散播種子,其實是自然界的無名英雄,東南歐國家保加利亞就正在積極推動保育計畫。
-
太魯閣立霧溪出現堰塞湖 林保署發布紅色警戒
|環境花蓮光復鄉才剛受到堰塞湖溢流衝擊,太魯閣山區今天又出現新的堰塞湖。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緊急通報,因為舊台8線路邊坡崩坍造成立霧溪出現堰塞湖,淤高近20公尺,立霧溪水急漲,有溢滿潰決的可能,警方及公路單位趕緊勸離燕子口以下遊客、封閉路段淨空車輛,縣府也啟動強制撤離民樂部落、民有部落以及東部電廠員工。
-
美國西北部虎鯨群瀕危 海底電纜偵測聲音協助保育
|全球某些虎鯨因為噪音污染與食物匱乏等因素,正處於瀕危狀態。現在有科學家,利用已經大量鋪設在海底的光纖電纜,來偵測虎鯨的聲音,進而掌握牠們的動態,希望進一步協助研究與保育。
-
風電光電的困局|綠能開發問題在哪?【我們的島】
|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規劃2026年達到能源占比20%,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25年要完成20GW的目標,於是民間業者大力興建光電、風電等綠能設施,成為市場規模高達兆元的產業。但是在高度擴張,大量開發土地下,影響生態、農業,產生許多問題。
-
保育組織指北海鱈魚過度捕撈 英漁業界稱數據有落差
|全球英國一家保育組織的報告指出,英國前10名漁業資源中,有好幾種魚類都被過度開發,數量已降至「極度危險」的程度。上個(9)月國際海洋探勘理事會甚至建議,應該全面停止捕撈「北海鱈魚」,因為魚群數量已接近崩潰。然而,英國漁業界提出反對意見,宣稱這些數據「不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