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
把長頸鹿從1種劃分為4種 保育組織:有助進行正確保護
|全球全球最大自然保育組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確認,我們所認識的長頸鹿並不是只有1種,而是4種。研究人員指出,正確分類出長頸鹿的物種,才能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做出正確的數量評估,有效對牠們進行保護。
-
台東熱氣球煙火秀擾野鳥棲息 公所承諾明年調整
|生活台東縣熱氣球嘉年華會夜晚的光雕煙火秀吸引許多遊客觀賞,但地點是在國家級重要濕地,因此在地的保育團體就發現,煙火噪音會嚇走正在繁殖和棲息的野鳥,加上近兩年來的調查,只要一施放工業級噪音的煙火,24小時後,濕地有些鳥類數量有急遽下降的趨勢,呼籲鄉公所和縣府不要再到濕地舉辦類似的活動。
-
調查指小琉球逾千隻陸蟹遭路殺 鵬管處:5至9月夜間部分封路
|地方暑假旅遊旺季,屏東小琉球也湧入大量遊客,而這個時候也正是陸蟹的繁殖期,根據當地陸蟹保育志工調查,從4月底到6月,已經有超過1000隻陸蟹遭到路殺。在地居民發起守護陸蟹過馬路行動,更希望未來部分路段可在夜間短暫封閉,以減少路殺。
-
-
巴拿馬復育瀕危蟾蜍「黃金蛙」 全球數量不到50隻增至千隻
|全球巴拿馬的國寶級蟾蜍黃金蛙,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全球野生數量不到50隻。為了復育黃金蛙,當局為牠制定紀念日黃金蛙日,舉辦相關活動,倡導保育觀念。目前全球黃金蛙數量已經恢復到約有1000隻,但這種蟾蜍如果在野外生活,身上的分泌物會含有劇毒,1小隻就能毒殺1200隻老鼠。
-
暖化衝擊海豹育幼 救援回歸海洋卻難覓食
|全球立陶宛的保育人員今(2025)年3月在岸邊救起9隻奄奄一息的小海豹,還帶回機構教導牠們如何在大自然獨立生存。隨後保育人員將這些小海豹野放回波羅的海,只是在這片海域小海豹們得面臨主食幾乎已被破壞殆盡的挑戰。
-
英國野放瀕危松貂 用監視器追蹤後代蹤跡
|全球分布在歐亞的瀕危動物松貂,牠的外型,體型細長,最明顯的特徵是脖子有白色或黃色的毛色。最近英國保育團體將復育的松貂野放到森林裡,並且從監測相機中發現,已經有第2代的小松貂,讓保育人員相當高興,也預計要在秋天野放更多松貂。
-
專家估白海豚恐剩不到50隻 憂台中港開發天然氣接收站威脅
|環境王愈超博士是首位確認台灣有「白海豚」族群存在的學者,從2002年研究至今。他表示,白海豚的族群數量,推估從一開始99隻,這20年間持續減少,到今(2025)年恐怕只剩下50隻以下,極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滅絕的海洋哺乳類;他更指出,台中港要開發天然氣接收站,將會重創白海豚生存。
-
小燕鷗4至8月抵台河口繁殖 各地團體發起調查守護行動
|環境二級保育類小燕鷗,每年4月到8月會從南半球飛到台灣的河口繁衍下一代。為了讓小燕鷗可以順利孵育,各地的鳥會跟保育團體都發起調查以及守護行動。
-
英劍橋熱浪致康河水位降 環團募款修閘門盼延續撐篙歷史
|全球到英國劍橋大學撐篙遊船,是感受當地獨特學術氛圍和風景的好方法,但最近歐洲熱浪來襲,溫度越來越高,也讓康河水位逐漸下降。為了維持康河水位,當地環保組織積極募款,希望能修復損毀的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