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
-
智利天文台最大相機釋首批影像 6月已觀測1千萬個銀河系
|全球歷經多年設計與完工,位於智利的薇拉魯賓天文台配備了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這個月開始拍攝並陸續發表了太空觀測的成果。第一張公布的照片拍攝的是距離地球約5400萬光年的室女座星系團。科學家指出,目前已觀測的銀河系達1000萬個,看起來很驚人,但與未來10年預計要探索的200億個銀河系相比,剛開工的成績只占0.05%而已。
-
研究發現暗能量非恆常不變 愛因斯坦理論恐被動搖
|全球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近來陸續將觀測數據傳回,歐美的太空機構與學術團隊也已發表相關研究。天文學家根據最新數據繪製出包含2600萬個銀河系的「宇宙地圖」。此外,研究人員在觀測時發現,推動宇宙膨脹的「暗能量」會隨時間減弱,這一發現幾乎顛覆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震撼了天文學界。
-
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立功 歐洲太空總署首度公布宇宙地圖
|全球歐洲太空總署ESA的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1年多來不斷回傳拍攝到的遙遠太空影像。ESA在整理這些高解析度影像後,日前首度發表包括4個銀河系集群的宇宙地圖。這4個集群範圍,包括獵戶、飛馬、孔雀、劍魚等幾個星座,這只是計畫中宇宙地圖的1%而已。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黑洞噴射流 長度可貫穿數百銀河系
|全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指出,科學家發現了天文學史上最大、最強力的黑洞噴射流,噴發的長度跨越許多個銀河系。同時以距離來推算,這個巨大噴射流出現的時間點,是宇宙目前年齡的一半左右。科學家認為這股噴發出來的能量,有可能影響它原生的銀河系,以及周邊許多個銀河系的演化過程。
-
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 傳回首批5張影像
|全球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日前傳回第1批5張影像,包括曾經出現於日本動漫與韓劇中的M78星雲,以及代號阿貝爾2764的龐大銀河系群體等等。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科學家指出,這將有助於觀察宇宙中,所謂的暗物質與暗能量,進而找出宇宙加速擴張的原因。
-
歐幾里德望遠鏡邁驗證階段 有望探索黑暗宇宙
|全球我們在地球上常提到所謂的光害,也就是大量的人工照明,讓我們無法看到夜空中許多星體。事實上,太空中也有所謂的光害。2023年7月1日升空的「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雖然在8月間就抵達預定的位置,但因來自外太空和太陽的宇宙射線,讓它的偵測器無法正確捕捉要追蹤的星群。直到日前歐洲太空總署安裝了新的軟體,太空望遠鏡才能進入驗證階段,準備展開探索黑暗宇宙的任務。
-
一窺宇宙最深處 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宇宙起源」
|全球在歷時多年的努力下,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美國時間11日率先公布「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所拍攝到130億多年前的星系,並於12日接續公布人類前所未見的太空影像,讓全人類得以一虧「宇宙的起源」。
-
ESA蓋亞任務新數據 揭密前所未知星震現象
|文教科技歐洲太空總署ESA,13日公布了觀測星空「蓋亞任務」的新進展,除了公布銀河系,近20億顆恆星的大量數據,還根據超過10萬次「星震」現象,發現這會改變恆星的整體形狀。這些觀測資訊,將有助天文學家重新建構銀河系構造,以及數十億年來銀河的變化,也能更了解恆星的生命週期。
-
人類史上第2張黑洞照曝光 中研院攜手國際公布重大科學發現
|文教科技中研院和全球6所知名研究機構昨(12)晚公布人類第二張黑洞照片,這個人馬座A星黑洞位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心,比上一次2019年發表的黑洞小2000倍,但距離也近2000倍,在銀河系中屬於超大黑洞,外型就好像甜甜圈一樣。
-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曝光,為何振奮科學界?【觀點】
|文教科技12日晚間,事件視界望遠鏡召開全球記者會,公布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雖然人馬座A星離地球較近,但質量較小,難以觀測。加上黑洞附近的氣體移動速度接近光速,其造成的氣體擾動導致影像變化速度過快,必須使用更複雜的成像技術,才能取得足夠清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