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

  • ESA蓋亞任務新數據 揭密前所未知星震現象

    |文教科技

    歐洲太空總署ESA,13日公布了觀測星空「蓋亞任務」的新進展,除了公布銀河系,近20億顆恆星的大量數據,還根據超過10萬次「星震」現象,發現這會改變恆星的整體形狀。這些觀測資訊,將有助天文學家重新建構銀河系構造,以及數十億年來銀河的變化,也能更了解恆星的生命週期。

  •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曝光,為何振奮科學界?【觀點】

    |文教科技

    12日晚間,事件視界望遠鏡召開全球記者會,公布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雖然人馬座A星離地球較近,但質量較小,難以觀測。加上黑洞附近的氣體移動速度接近光速,其造成的氣體擾動導致影像變化速度過快,必須使用更複雜的成像技術,才能取得足夠清晰的照片。

  • 中研院攜手國際 捕捉人類史上第2張黑洞影像

    |生活

    中研院團隊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繼2019年首度拍攝到黑洞後,第二次捕捉到黑洞影像。這次發現的黑洞「人馬座A星」(Sgr A*)是目前已知在銀河系質量最大的黑洞,比上次捕捉到的M87黑洞,距離地球更近2千倍,但規模也小2千倍,因此影像更難以捕捉。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這次的重大發現,再次見證台灣在全球重要科學發現中,持續佔有一席之地。

  • 維珍銀河創辦人宣布7/11航向太空 與貝佐斯較勁意味濃

    |全球

    繼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宣布,要在7月20日展開太空之旅後,另外一位英國富豪布蘭森,同時也是維珍銀河的創辦人,也宣布將在11日搭乘旗下的太空船升空,兩位富豪之間較勁意味濃厚。由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所創立的維珍銀河,在上個月獲得美國航空管理局批准,允許運送乘客上太空,寫下太空旅行的里程碑。現在創辦人布蘭森宣布,要在7月11日搭著自家的太空船上太空。維珍銀河創辦人布蘭森說,「我已經等待這一刻等了17年,真正

  • 「維珍銀河」載人太空飛行成功 稱最快明年啟動太空觀光

    |地方

    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以火箭把太空人載到太空邊緣,最後安全降落;維珍銀河表示,明年可能啟動太空觀光。   點燃火箭,「團結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空,脫離運載的飛機朝向太空飛去。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22日以火箭做為動力,首度用太空船搭載兩名飛行員飛上太空邊緣;維珍銀河宣布,團結號太空船的速度達到音速的3倍,高度約有海拔80公里。   維珍銀河是由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所創辦,他表示這次成

  • 歐太空總署蓋亞任務 公布銀河系18億恆星普查結果

    |地方

    歐洲太空總署ESA,從2013年啟動蓋亞任務,這個月第三度發表的普查報告,內容涵蓋超過18億顆恆星的位置、移動路徑、亮度以及顏色。 歐洲太空總署ESA2013年發射升空的蓋亞太空探測器,在所謂的拉格朗日二點L2,也就是在地球遠離太陽一百五十萬公里處繞行,研究地球所處的銀河系,恆星的位置、距離、移動路徑、化學組成物質以及亮度。 12月3日公布的最新觀測報告,涵蓋了超過18億顆恆星的普查內容,較201

  • 英美德3學者研究黑洞 獲諾貝爾物理獎

    |

    黑洞議題在天文學界中一直都備受關注,早在1960到1990年代,就已經證實黑洞存在,還提出銀河系中央有超大型黑洞的說法。今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頒發給三位,來自英國、美國、德國的學者,他們也都是因為黑洞研究而摘下桂冠。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同時,雖然也預測了宇宙中黑洞的形成,但愛因斯坦自己都對黑洞的真實性存有疑慮。直到愛因斯坦去世將近10年後的1960年代,當時還很年輕的霍金與潘羅斯,就證

  • 哈伯望遠鏡升空30年 科學成就遠超過預期

    |

    哈伯太空望遠鏡今年升空屆滿30週年。原本的主要目的是觀測銀河系,但30年來卻讓科學界意外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甚至是銀河系外的奧秘,更解答了宇宙年齡和宇宙膨脹的疑問。 這組動畫是美歐太空總署NASA與ESA,利用哈伯望遠鏡拍到的照片所製作而成。照片中的主角,是距離地球6500到7000光年、由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柱狀影像。科學家認為,這些柱子形狀的氣體內,都有新誕生的恆星,以及環繞恆星的太陽系。因此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