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研究發現暗能量非恆常不變 愛因斯坦理論恐被動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近來陸續將觀測數據傳回,歐美的太空機構與學術團隊也已發表相關研究。天文學家根據最新數據繪製出包含2600萬個銀河系的「宇宙地圖」。此外,研究人員在觀測時發現,推動宇宙膨脹的「暗能量」會隨時間減弱,這一發現幾乎顛覆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震撼了天文學界。

從2024年5月傳回第一批宇宙影像開始,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就不斷有新的發現。歐洲太空總署ESA接著在10月間,首度公佈包括4個星座範圍的「宇宙地圖」。

根據美國科普雜誌《發現》雙月刊的報導,已經找到的銀河系已經多達2600萬個,不過要標定在宇宙地圖上,還需要知道這些銀河系跟地球的距離,這時候就需要暗能量光譜儀DESI的協助。

它位於美國亞利桑納州,是一個有5000支光纖定位機械手臂的觀測儀器。《發現》雜誌的報導指出,這2600萬個銀河系當中,距離地球最遠的達到105億光年。

ESA歐幾里德計畫科學家艾爾提耶利表示,「這會讓我們再多忙上幾年,我們科學界都很興奮,期待它的潛力。儘管歐幾里德是個宇宙學的任務,但對天文學整體而言是很有潛力的。像是研究銀河系的演化,發現奇怪或罕見的物體,或是一些恆星的研究,有了歐幾里德望遠鏡都成為可能。」

另外,ESA也號召全球的民間業餘天文研究者協助把這些銀河系進行分類,目前已經分類的只有38萬個,比例不到1.5%。

當然整個計畫不只是找到這千千萬萬個銀河系,畫出一份宇宙地圖而已。歐幾里德和DESI搭配,還可以測量並推估各銀河系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換句話說,就是測量宇宙擴張的速度。

賓州大學宇宙學家布夫聶許傑因指出,「暗能量光譜儀完整收集了更多資料。更有說服力的就是,不同的資料組合提供了更多面向的證據,並且都指向宇宙標準理論的崩解。」

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充滿宇宙空間且難以察覺的能量在宇宙中的密度是不變的,換言之,宇宙擴張的加速度也不會改變,這個論點直到2024年還是天文學界的共識。

賓州大學宇宙學家布夫聶許傑因說,「從去年以來的偵測結果顯示,暗能量隨時間而演進,同時演進的方向超乎我們預期。」

英國的《自然》雜誌報導指出,過去一年來的觀測顯示,宇宙膨脹雖然仍在加速進行,但加速度已經趨緩。也就是說,推動宇宙膨脹的暗能量在減弱當中。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比起45億年前,宇宙中的暗能量密度減弱了10%。這個結果也顛覆了愛因斯坦以來,科學界奉為圭臬的宇宙標準模型理論。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