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
-
六都假日急症中心11/2試辦 門診時間、適用病患一次看
|生活為解決假日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今(16)日宣布將在六都設置「假日急症中心」,專門收治輕症病患,目前共接獲14處申請,地點多為無急診室的地區醫院、衛生所等,預計11月2日起試行。假日急症中心看診時間為何?試辦地點在哪?哪類型病患可前往就診?負責輪值看診的是哪些醫護人員?
-
北醫推兒童友善醫療 鼻噴式流感疫苗減輕打針恐懼
|生活有些小朋友聽到要看醫生或是打針,比起大人,會有比較激烈的情緒反應,因此臺北醫學大學希望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從日本引進門診的微量抽血,減輕抽血的不適與恐懼。另外也提供鼻噴式的流感疫苗,讓怕打針的小朋友接種,不過這種得要自費。
-
網路有名醫「代掛號」服務 衛福部:已觸法最重罰25萬
|生活大醫院及名醫門診難掛,網路上不少「代掛號」服務,收費400元起跳不等。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相關行為已經涉違反《醫療法》中,非醫療機構不得為醫療廣告的規定,最高可開罰25萬元,已經發函請地方衛生局加強稽查;若半年後情況未見改善,不排除將「未經轉診就前往醫學中心的輕症」提高收費。
-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上路 專家憂醫院不願開價差小藥品
|社福人權健保今(2025)年開始推動個別醫院總額,但傳出不少醫院疑似因此縮減門診或者延後非重要手術。藥學專家就擔心,還有的醫院會選擇藥價差大的藥品來賺錢,而不願意進貨比較貴的新藥,等於犧牲掉病患權益。健保署目前正在評估如何改革和監測。
-
緩解急診壅塞 8月起打靜脈抗生素免住院
|社福人權為了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狀況,健保署預計在8月1日開始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讓活動力尚可但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就獲得治療。目前健保署預期1年可以清出2萬病床,而在健保給付支出方面,改在門診治療比起住院費用還可以為健保支出減少至少2億點。
-
頂禮拜新冠4萬人就醫 部立病院加特別門診
|這站新冠疫情湠了真緊,頂禮拜門診、急診人數計共超過4萬人,而且五日節連假,人陣南來北往,相穢的風險閣會夯懸。衛福部宣佈,自6/1開始,全國21間部立綜合醫院會加開新冠特別門診。(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衛福部估端午節後疫情升溫 部醫6月起加開新冠特別門診
|生活新冠疫情升溫,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上週門急診人數超過4萬人次。為了應對疫情快速上升,防範端午連假造成感染的風險,衛福部宣布6月1日開始,全國21家部立綜合醫院加開新冠特別門診與夜診,也盤點完成,確保部立醫院防疫物資充足。
-
兒少自傷、輕生比例上升 國教盟籲學生健檢納身心評估
|社福人權新北市某國中在半年內發生3起學生墜樓輕生事件,青少年憂鬱持續引發關注。國教行動聯盟指出,有鑑70%的國中憂鬱症患者不易查覺自己有自傷或憂鬱傾向,應在今(2025)年9月的全國學生健康檢查,全面導入青少年身心健康評估量表,並結合親善醫院資源提供專業篩檢與後續輔導服務。
-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制上路 台大認威脅大但不會拒收病人
|社福人權為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健保署從4月起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各醫院擔心門診衝過量,給付遭斷頭,拿不到給付,均嚴陣以待。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發院內信,擔憂新制如同「灰犀牛效應」,將秉持「知其不可而為之」,進行門住診監控機制。對此衛福部中午臨時召開記者會,表示會調升醫師診察費等配套因應,至於先前健保要求醫護最低薪資引發外界反彈,邱泰源親上火線承諾,沒有共識、不會倉促上路。
-
中醫師自學手語 醫病無聲溝通拉近距離
|社福人權在台南市立醫院,有一位特別的中醫師趙念廷,他不需要手語翻譯員,就能直接用手語與聾病人對話,拉近醫病距離,讓看診變得更安心、更溫暖。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無聲中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