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
-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上路 專家憂醫院不願開價差小藥品
|社福人權健保今(2025)年開始推動個別醫院總額,但傳出不少醫院疑似因此縮減門診或者延後非重要手術。藥學專家就擔心,還有的醫院會選擇藥價差大的藥品來賺錢,而不願意進貨比較貴的新藥,等於犧牲掉病患權益。健保署目前正在評估如何改革和監測。
-
緩解急診壅塞 8月起打靜脈抗生素免住院
|社福人權為了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狀況,健保署預計在8月1日開始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讓活動力尚可但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就獲得治療。目前健保署預期1年可以清出2萬病床,而在健保給付支出方面,改在門診治療比起住院費用還可以為健保支出減少至少2億點。
-
頂禮拜新冠4萬人就醫 部立病院加特別門診
|這站新冠疫情湠了真緊,頂禮拜門診、急診人數計共超過4萬人,而且五日節連假,人陣南來北往,相穢的風險閣會夯懸。衛福部宣佈,自6/1開始,全國21間部立綜合醫院會加開新冠特別門診。(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衛福部估端午節後疫情升溫 部醫6月起加開新冠特別門診
|生活新冠疫情升溫,根據疾管署監測顯示,上週門急診人數超過4萬人次。為了應對疫情快速上升,防範端午連假造成感染的風險,衛福部宣布6月1日開始,全國21家部立綜合醫院加開新冠特別門診與夜診,也盤點完成,確保部立醫院防疫物資充足。
-
兒少自傷、輕生比例上升 國教盟籲學生健檢納身心評估
|社福人權新北市某國中在半年內發生3起學生墜樓輕生事件,青少年憂鬱持續引發關注。國教行動聯盟指出,有鑑70%的國中憂鬱症患者不易查覺自己有自傷或憂鬱傾向,應在今(2025)年9月的全國學生健康檢查,全面導入青少年身心健康評估量表,並結合親善醫院資源提供專業篩檢與後續輔導服務。
-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制上路 台大認威脅大但不會拒收病人
|社福人權為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健保署從4月起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各醫院擔心門診衝過量,給付遭斷頭,拿不到給付,均嚴陣以待。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發院內信,擔憂新制如同「灰犀牛效應」,將秉持「知其不可而為之」,進行門住診監控機制。對此衛福部中午臨時召開記者會,表示會調升醫師診察費等配套因應,至於先前健保要求醫護最低薪資引發外界反彈,邱泰源親上火線承諾,沒有共識、不會倉促上路。
-
中醫師自學手語 醫病無聲溝通拉近距離
|社福人權在台南市立醫院,有一位特別的中醫師趙念廷,他不需要手語翻譯員,就能直接用手語與聾病人對話,拉近醫病距離,讓看診變得更安心、更溫暖。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無聲中對話。
-
醫院個別總額將上路 健保署拍板保障罕病治療
|社福人權全台醫院個別總額4月即將全面上路,最近傳出有罕病患者就醫時,碰到醫院以「藥品不夠」一度拒收。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罕病應該排除在總額管制外,才能避免影響就醫權利。健保署先前則拍板定案,罕病的藥品和醫材都排除在總額管制外,讓患者的權益不會因為制度改變而受到衝擊。
-
台中10區衛生所無專責醫師 僅能仰賴鄰近醫療院所支援
|社福人權公立衛生所因為待遇較低,與一般醫療院所相差甚大,許多衛生所都找不到專責醫師,以台中市為例,今(2025)年有10區衛生所沒有醫師。衛生局坦言工作負擔重但薪水少是主因,目前門診得仰賴支援醫師。其他執業醫師建議政府,可提高待遇,並減輕行政工作負擔,才能吸引醫師加入。
-
擬放寬在家住院條件解床荒 健保署估下半年上路
|社福人權急診壅塞原因也和門診住院一床難求有關,健保署緊急討論在宅急症照護擴大辦理,包含放寬在家住院條件、推動早期出院、還有感染症患者門診打抗生素,最快下半年就可以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