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急診壅塞 8月起打靜脈抗生素免住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狀況,健保署預計在8月1日開始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讓活動力尚可但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就獲得治療。目前健保署預期1年可以清出2萬病床,而在健保給付支出方面,改在門診治療比起住院費用還可以為健保支出減少至少2億點。
大醫院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狀況,已經成為醫療難題,健保署在27日召開「全民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宣布在8月1日開始實施「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預期可以多出2萬病床空間。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一些感染症像肺炎、藥物感染、軟組織感染或者是有術後感染等等的,這些感染症的病人沒有辦法用口服抗生素,一定要用針劑抗生素,那他可以在門診治療。」
考量部分患者活動力尚可,能自行就醫,新制上路後可以改成定期前往門診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不必住院。
而根據健保署估算,目前1年因感染症住院治療有20萬人,若有10%轉至門診治療,受惠人數約2萬人,健保給付門診處置費約增加1億點左右。不過相對住院治療的健保支出約3億到5億點,反而會節省健保支出。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以前住院化療,但是現在都改為門診化療,同樣的這個抗生素治療也是這樣的概念。」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假設可以集中在病床不足的院所,相信還是會有助於緩解部分住院端的壓力。但長遠來看還是需要朝向改善護理人力,以及病床管理的政策,來加速推動,比較能夠發揮實效。
專家提醒,相關配套也要跟上,同時也肯定政策更改方向。另外目前給付設計上則預計採取包裹式按日給付。注射1天1次給付1031點、1天2次給付1234點,加上個案管理費500點,希望提升醫院參與意願。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