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推兒童友善醫療 鼻噴式流感疫苗減輕打針恐懼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有些小朋友聽到要看醫生或是打針,比起大人,會有比較激烈的情緒反應,因此臺北醫學大學希望推動「兒童友善醫療」,從日本引進門診的微量抽血,減輕抽血的不適與恐懼。另外也提供鼻噴式的流感疫苗,讓怕打針的小朋友接種,不過這種得要自費。
三歲半的綸綸本來要來當模特兒,示範醫院引進的「鼻噴式流感疫苗」,不用打針,只需要伸進兩個鼻孔噴一下。不過他抵死不從,雙手蓋住鼻子,不讓疫苗靠近一步,面對媽媽拿著疫苗進逼,他直接推開。
小朋友看醫生,通常會因為害怕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媽媽說確實要花很多時間溝通。
家長黃小姐說道,「會驚聲尖叫,要花多少時間安撫這個不一定,因為看他,最久可能十幾、二十幾分鐘都要。」
有些兒童對於打針可能寧死不屈,醫院引進這種噴鼻式方式來接種流感疫苗,不過家長得多付出代價,自費數千元不等。對兒童抽血也是艱鉅任務,北醫兒科部則從日本引進門診微量抽血,小朋友在指尖或手背刺一下,再擠出幾滴血,就可以初步檢驗得出發炎指數與白血球數量。
台北醫學大學兒科部主任張璽指出,「那真的是數據低的時候,你也可以跟家屬說明說,白血球其實並不是高的,所以種種那個,雖然說燒比較久一點點,但還是病毒性的感染,我們就暫時性不使用抗生素,這部分是可以有這樣的一個好處。」
張璽主任表示,台灣的做法是,兒童發燒三天,到門診就診兩次燒還不退,可能就投抗生素,或轉介大醫院,但若有快速檢驗結果,就能更謹慎評估是否使用抗生素,畢竟還是希望兒童不要頻繁使用,可能提高細菌抗藥性或連同殺死腸道好菌等風險。
許勝婕/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