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
-
COP30巴西貝倫登場 各國同意設立熱帶森林永續基金
|全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舉行。2025年也是巴黎協定訂定的第10週年,聯合國秘書展古提瑞斯(Antonio Guterres)強調,世界各國沒有履行當時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內的承諾,是道德失敗跟致命疏忽。我外交部循例協助環境部組團,和國內的NGO團隊共同前往與會。
-
慢性肺阻塞列十大死因 健保署加碼2500萬調升照護費
|社福人權慢性肺阻塞簡稱COPD,去(2024)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8位,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而國內最新肺阻塞病人照護調查也出爐,COPD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共病比例超過6成;急性惡化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提高4.6倍。因此健保署宣布,從明年起將挹注2500萬,全面調升COPD照護費用,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
COP30氣候峰會巴西登場 美不派官方代表出席
|全球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10日將在巴西的貝倫召開。12日的會議預估將討論,包括積極減碳目標、補足氣候金融缺口等4大重點。而今(2025)年也是制定《巴黎氣候協定》後的第10年,如何減緩全球升溫的速度,也將成為這屆討論重點,不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因為再次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預計不會派任何官方代表參加。
-
巴西氣候峰會住宿危機 主辦城市旅館不足價格失控
|全球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11月將在巴西亞馬遜門戶城市貝倫登場,但當地旅館供不應求,價格一飛衝天,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與會國確定落腳處,許多低收入國家和NGO青年代表仍面臨「沒地方住」的窘境,恐怕被迫缺席,也因此,峰會最重要的減碳政策與氣候經費等重要議題,也被分散焦點。
-
COP29氣候峰會亞塞拜然揭幕 會議焦點有哪些?對全球有何影響?
|全球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於11日在東歐國家亞塞拜然登場,召開為期2週的全球氣候政策討論與協商。COP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有何作用?這屆的會議預計討論哪些議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全球氣候行動又有什麼影響?
-
EU氣候監測出爐 2024將成地球史上最熱年
|全球極端氣候讓地球平均氣溫年年增加,歐洲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7日指出,幾乎能肯定2024年將會連續第2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一年,而且暖化溫度首次超過1.5°C。同時聯合國也發布「調適差距」報告,全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調適氣候變遷影響的資金嚴重不足,差距逐年擴大。
-
COP16生物多樣性會議登場 目標2030年保護3成陸地海洋
|全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次締約國會議在哥倫比亞召開,全球200國、上萬名的代表共同與會,要提出監測和融資機制,確保2030年將3成陸地海洋都納入保護的目標得以實現。
-
ICOPE健康整合式評估防失能 「長者6力」關鍵指標如何檢測?
|社福人權為因應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公布的新版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COPE),推出「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並發展出在地「長者6力」評估服務模式,截至2023年底,已有約33萬名長者參與評估。所謂「長者6力」評估如何進行?參與者又可以獲得哪些幫助?
-
COP29會前會 臺灣民團用台語報告環境議題
|台語新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年11月欲舉辦。佇正式會議進前,6/3開始會先佇德國召開SB60會前會。臺灣有民間團體組成「亞太永續行動學院」參加,甚至佇6/6閣用台語發表「Formosa的語言佮永續發展」這个主題,這也是頭一改有台灣人用台語佇聯合國的場合發表。(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一週大事/《最低工資法》三讀通過 東北角「象鼻岩」斷鼻(2023.12.11-12.17)
|生活《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最低工資法》三讀通過、東北角景點「象鼻岩」斷鼻、學生畫「帝王條款」獲獎引議、COP28決議逐步脫離化石燃料、北市41里長疑受招待赴中、大谷翔平加盟道奇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