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藍鯨

  • 學測國文作文以52赫茲鯨魚入題 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與其他鯨魚有何不同?

    |文教科技

    今(2025)年學測國語文寫作科目,以被稱為世上最孤獨的「52赫茲鯨魚」故事為題,讓考生敘述自身故事。52赫茲鯨魚是何種鯨魚?為何牠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牠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的如世人所形容的孤單嗎?

  • 保護鯨魚減速航行 加州辦「最慢」比賽陽明海運獲最高等獎

    |環境

    每年5月到12月,美國加州沿岸水域都會舉辦一場「航行最慢」的比賽,鼓勵航運業者減速慢行,避免撞擊鯨魚,也減少海洋噪音與空氣汙染。在上一季度中,陽明海運第3度獲得最高等級的藍寶石獎,長榮海運與萬海航運則獲得第2級的金獎。

  • 專家發現擁416對染色體叉蕨 基因組比藍鯨大60倍破生物紀錄

    |全球

    地球最大的生物是藍鯨,陸地上最大的生物是非洲象,但這2大動物的基因組都不是最大的。科學家最新發表在《i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在西南太平洋的法國屬地新喀里多尼亞,發現3億5千萬年前從蕨類植物演化分裂出來的叉蕨,基因組是藍鯨的60倍大、是非洲象的46.5倍大。

  • 耗時4年海生館展首座藍鯨標本 揭海廢殺傷力籲海洋永續

    |環境

    2020年初在台東擱淺死亡的藍鯨幼鯨,死因是嘴巴遭繩索纏繞、活活餓死,由於它是台灣首度記錄到的藍鯨擱淺個體,在海保署、成大鯨豚中心等單位產官學合作下,耗時近4年將它製成標本,今(15)日在屏東海生館正式展出,以它的生命為參觀者近距離提醒著海廢的殺傷力,及海洋永續的重要性。

  • 秘魯巨鯨古化石出土 估340噸可能為史上最重生物

    |全球

    秘魯在近期推出特展展出「地球史上最重的動物」,以挖掘出的13塊椎骨、4根肋骨還有1塊髖骨,推測出生存在3800萬到4000萬年前的秘魯巨鯨,體重有可能超越目前已知的藍鯨,是史上最重生物。

  • 藍鯨2020年擱淺台東 專家分析遭漁具勒出深溝餓死

    |環境

    2020年1月底台東長濱城子埔沙灘上被發現一頭死亡的擱淺藍鯨,是台灣首度紀錄藍鯨出現。但在藍鯨遺體解剖及製作骨骼標本的過程中,專家根據遺體狀況及骨骼發現,這頭不到2歲的小藍鯨,生前可能被漁具繩索纏繞住頭部長達5至6個月,導致牠顱骨被勒出超過10公分深的溝痕,嘴巴也因被勒住無法張嘴進食,而活活餓死。

  • 「藍鯨遊戲」疑入侵校園 家長憂心盼查明

    |

    有一種源自於俄羅斯的「藍鯨遊戲」,是經由網路讓人以自殘方式來完成任務,在各國都接連發生憾事。而這種遊戲也疑似入侵台灣校園。有花蓮縣議員接獲家長陳情,表示小孩疑似接獲群組邀約,且已經在某所國中傳播,議員除了呼籲同學不要模仿,也要求教育單位必須嚴陣以待。 家長群組的截圖,指出孩子出現奇怪對話,甚至有不明的群組邀約。這讓家長相當害怕,擔心這就是之前網路流傳的藍鯨遊戲群組。陳情家長表示:「同學會邀請同學進

  • 「藍鯨遊戲」疑入侵校園 家長憂心盼查明

    |

    有一種源自於俄羅斯的「藍鯨遊戲」,是經由網路讓人以自殘方式來完成任務,在各國都接連發生憾事。而這種遊戲也疑似入侵台灣校園。有花蓮縣議員接獲家長陳情,表示小孩疑似接獲群組邀約,且已經在某所國中傳播,議員除了呼籲同學不要模仿,也要求教育單位必須嚴陣以待。 家長群組的截圖,指出孩子出現奇怪對話,甚至有不明的群組邀約。這讓家長相當害怕,擔心這就是之前網路流傳的藍鯨遊戲群組。陳情家長表示:「同學會邀請同學進

  • "藍鯨遊戲"促人自傷.今侵入校園? 家長望查明

    |

    有一種佇網路頂頭自我傷害的遊戲是對露西亞湠到全世界。目前也有傳來到臺灣!佇花蓮就有議員接著家長的陳情,講囡仔有收著群組共伊招,這也代表講這款遊戲已經佇學生囡仔當中湠開矣,就請家長、老師著愛視這個問題,避免造成悲劇。 家長群組的截圖,指出孩子出現奇怪對話,甚至有不明的群組邀約。這讓家長相當害怕,擔心這就是之前,網路流傳的藍鯨遊戲群組。 花蓮縣議員魏嘉彥指出,最近接獲不少家長陳情,表示孩子接獲不明群

  • "藍鯨遊戲"促人自傷.今侵入校園? 家長望查明

    |

    有一種佇網路頂頭自我傷害的遊戲是對露西亞湠到全世界。目前也有傳來到臺灣!佇花蓮就有議員接著家長的陳情,講囡仔有收著群組共伊招,這也代表講這款遊戲已經佇學生囡仔當中湠開矣,就請家長、老師著愛視這個問題,避免造成悲劇。 家長群組的截圖,指出孩子出現奇怪對話,甚至有不明的群組邀約。這讓家長相當害怕,擔心這就是之前,網路流傳的藍鯨遊戲群組。 花蓮縣議員魏嘉彥指出,最近接獲不少家長陳情,表示孩子接獲不明群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