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
健保3高支出每年達3400億 9/1起擴大給付血脂新藥
|社福人權三高疾病造成國人巨大健康負荷,每年健保支出高達3400億元,健保署宣布,9月1日開始擴大給付血脂新藥。不過醫界也點出,健保署3月份剛擴大給付的排糖藥,用藥限制太多,近期將會再提議放寬。
-
PM0.1增心肺疾病風險 明年起在台中及高雄試監測
|生活超細懸浮微粒PM0.1,由於粒徑極小,能穿透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心肺健康。環境部已將PM0.1的相關議題列入未來10年空品政策重點,明(2026)年起將在台中市和高雄市進行試驗性監測,朝野立委都關切相關的監測點是否足夠。
-
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10年增18% 醫:避孕、懷孕、更年期皆影響
|生活過去10年來台灣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倡議,重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避免誤診或延誤治療,影響女性健康及生命。
-
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溫度偏低 雲林崙背清晨最低溫11.2℃
|生活受到輻射冷卻影響,今(1)日台灣各地早晚溫度仍然偏低,清晨平地最低溫出現在雲林崙背11.2℃,彰化鹿港天后宮有信眾一大早冒著低溫排隊點燈,大家都自備保暖小物。醫師則提醒,日夜溫差大,三高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有心血管疾病前兆就要警覺就醫。
-
天冷需嚴防心血管疾病 3高者為高風險群
|生活近來氣溫驟降,須嚴防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根據國健署計,國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就是3高,且3高死亡時鐘為7分34秒,比癌症死亡時鐘還要快,尤其高血脂若控制不當,恐怕引發心肌梗塞猝死。
-
長新冠作祟須留意心血管病 女性得病率遠高男性
|全球美國的臨床研究發現,疫情爆發初期感染新冠病毒痊癒的人,1年之內有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的病徵。當地長新冠門診的治療方法,是開立擴張血管以及穩定人體戰鬥或逃跑反應的藥物。另一方面,英國的研究發現,即使沒有罹患糖尿病,但血糖數值逼近臨界點,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將會走高,其中女性的危險係數更是遠高於男性。
-
女性更年期後 心血管死亡率每5年增1倍
|生活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女性國人第2號殺手。更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更年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為此女性更年期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症狀與預防。
-
19歲以上國人過半腰圍超標 醫師:易罹心血管及糖尿病
|生活國健署調查,19歲以上的國人有過半數的腰圍超標,其中還有民眾是BMI質正常但腰圍超標,雖然有控制體重,但忽略腰圍管理。因此有醫師提醒,腰圍超標代表內臟脂肪過多,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容易罹患心血管和糖尿病。
-
-
英研發心臟修復水凝膠 有望取代傳統換心手術
|全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款修補受損心臟組織的水凝膠。目前以老鼠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中,顯示帶有重生幹細胞的凝膠,直接注入心臟後,會讓受損的組織自然癒合。這項新療法一旦成熟,將可取代傳統的心臟移植手術,對全球每年數以千萬的心臟病患者,將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