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碳酸鈣

  • 證實塑膠微粒影響珊瑚骨骼生長 中山大學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環境

    塑膠微粒已成為全球環境問題,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中山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會影響珊瑚骨骼生長、變得更容易「骨質疏鬆」。研究團隊將紫皮珊瑚暴露於含聚乙烯塑膠微粒的海水中,證實聚乙烯微塑膠暴露導致珊瑚骨骼退化,揭示減輕塑膠污染以保護珊瑚生態系統的緊迫性。

  • 美最新涼感布料號稱可降溫8℃ 石灰石塗層包覆靈感來自傳統建築

    |文教科技

    氣候變遷導致氣溫屢創新高、極端高溫也成為常態,近期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從傳統建築中會以石灰石(碳酸鈣)替建物降溫獲得靈感,開發出材料成本低、保有布料舒適特性的涼感布料,並可以用洗衣機清洗。根據實驗,在氣溫飆升至約32.2℃以上時,該布料織物下方的溫度會比環境溫度低約4.4℃、比未經處理的布料低8.3℃。

  • 連日高溫致鳳梨、茂谷柑損失 果農拉黑網噴碳酸鈣防曬

    |地方

    夏日高溫日曬,不只人受不了連水果也是。雲林近期氣溫高達38度,正值生長期的茂谷柑果皮很薄,最怕受到烈日曝曬,果農在茂谷柑上噴一層碳酸鈣,就像擦了防曬乳;而鳳梨果農則忙著拉黑網覆改防曬,有果農就表示,近期連續高溫約有1成因此而曬傷造成損失。

  • 釋迦果樹噴碳酸鈣防「日燒」 部分農民憂成本增加仍觀望

    |地方

    氣候變遷,夏天氣溫逐年升高,日照更強,不但人受不了,植物也出現「日燒」現象。台東縣的釋迦果樹,近年來也因為受到日照強烈影響產量。台東農改場現在推廣使用便宜的「碳酸鈣」溶液,噴曬在落葉或是修剪樹枝後的果樹枝幹上,可以有效降溫又防止果樹被曬傷。不過有部分農民還在觀望,因為需要花更多人力。

  • 大型建築成都市「排碳大戶」紐約將訂定排碳上限

    |環境

    提到城市的「排碳大戶」,大概會讓人聯想到工廠、汽車。事實上建築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更是不容小覷。美國東岸的紐約市,明(2023)年將走馬上路的第97號地方法,針對大樓建築訂定排碳上限,帶動新一波的脫碳風潮。而在西岸的洛杉磯,有科學家要把占地球表面7成的廣闊海洋,轉變為大氣裡二氧化碳的「捕碳廠」。

  • 千年前幼蟲遷徙歷經高溫過濾 紅海珊瑚挺過白化危機生生不息

    |環境

    位在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紅海,除了流傳數千年的聖經傳奇故事《出埃及記》,多采多姿的海洋生態,特別是珊瑚礁,更吸引研究人員和大批觀光客湧入。學者指出,珊瑚花了幾千年的時間從印度洋移居到紅海,因為歷經紅海南端的所謂高溫過濾,在紅海海域定居下來的珊瑚物種特別耐熱。在全球其他地方的珊瑚嚴重白化的同時,紅海的珊瑚仍得以持續生生不息。

  • 果樹也怕曬傷 古坑農民幫茂谷柑「防曬」噴鈣粉

    |地方

    連日來高溫,不只人怕熱,連果樹也怕曬傷。雲林古坑正植茂谷柑的生長期,農民紛紛在果樹上噴灑白色碳酸鈣粉,避免因日照過量,造成果皮變色、裂果或果肉水分不足;鳳梨果農則幫鳳梨戴帽或舖黑網,避免鳳梨果實灼傷而減產。

  • 台泰攜手緝毒 破獲12噸、市價2百億K他命

    |

    關務署基隆關,9月23日查驗從泰國進口,總重16公噸的化學原料碳酸鈣;其中夾藏12包,共300公斤的K他命。先逮捕在台安排運毒跟接貨的犯嫌,更攜手泰國警方,在台、泰兩地,破獲跨國走私12公噸,市值將近200億的K他命,寫下台泰合作的最高記錄。 檢警埋伏,守候多時,攔下一輛藍色自小客車,下車的這名男子,疑似為毒品跨國走私集團,負責在台安排毒品運輸跟接貨。   關務署基隆關9月23日查驗從泰國進口,

  • 台泰攜手緝毒 破獲12噸、市價2百億K他命

    |

    關務署基隆關,9月23日查驗從泰國進口,總重16公噸的化學原料碳酸鈣;其中夾藏12包,共300公斤的K他命。先逮捕在台安排運毒跟接貨的犯嫌,更攜手泰國警方,在台、泰兩地,破獲跨國走私12公噸,市值將近200億的K他命,寫下台泰合作的最高記錄。 檢警埋伏,守候多時,攔下一輛藍色自小客車,下車的這名男子,疑似為毒品跨國走私集團,負責在台安排毒品運輸跟接貨。   關務署基隆關9月23日查驗從泰國進口,

  • 臺.泰聯手打擊毒品 查著12噸K他命.值2百億

    |

    基隆關務署9/23有查著對泰國進口入來的16噸的化學原料-碳酸鈣,這內面竟然揜12包,攏總300公斤毒品K仔,也順利掠著台灣這爿的嫌犯。而且也有佮泰國的警方合作,掠著12頓,市面價值欲200億的毒品,也是臺灣和泰國合作以來,上驚人的記錄。 檢警埋伏,守候多時,攔下一輛藍色自小客車,下車的這名男子,疑似為毒品跨國走私集團,負責在台安排毒品運輸跟接貨,關務署基隆關9月23號查驗從泰國進口,總計640包

相關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