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對美投資逾3500億美元? 卓揆:訊息未經證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美對等關稅傳出新進度,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台灣對美的投資金額規模,將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更計畫在11月底敲定協議。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3)日表示,強調會依「台灣模式」作為談判基礎,爭取對雙方有利的結果。專家分析,重點還是投資內容為何,如果是購買衝擊國內產業的商品,是比較不利的結果。
台美關稅談判傳出新進度,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當地時間12日發布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正在加速完成談判;而針對台灣則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表示台灣對美的投資金額規模,將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更透露台灣方計畫在11月底前敲定協議。
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此說明,「以台灣模式來作為談判的基礎,就是由我們國內的廠商產業自主的到美國投資,政府做金融融資的保證,而雙方政府會就未來園區設置上、進行上的便利。」
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相關訊息都未經證實,不過也透露雙方談判進度,在上個(10)月進行了第5輪的實體磋商,後續還進行視訊會議,目前是最後的文件交換。
不過,換算3500億到5500億美元投資,約新台幣10.8兆元到17.1兆元,是否影響外匯存底引發關注。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回應質詢,「外匯存底是央行自己在保管運用的,那會不會影響,其實是我們在看,我們在外匯市場有沒有做很大的調節,要看當時候外匯市場的供需情況。」
嚴宗大表示,央行是否出手調節,主要還是得觀察市場狀況,但台灣經濟體量明顯相對日韓更小,對產業恐怕造成衝擊。
美國州立密西根大學商學博士林柏翰認為,「真正的關鍵其實並不是在於金額的本身,而是說這個金額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樣態,是由川普政府來規劃或者是我國政府規劃,不好的狀況當然是由川普政府全權規劃,包含著這筆資金的使用是否要購買軍購,購買農產品或者是說投資的項目裡面的分潤規劃。」
專家分析,若台灣大額投資美方,最佳狀況是避開衝擊國內產業的商品,像是農產品等。另外,因為美國最高法院尚未對關稅政策做出裁決,最好可以保留法律救濟機制或談判條件,面對變數。
姜筑/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