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 壩體潰決水位下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經過連日降挖、引流,終於在今(29)日午後,隨著壩體幾乎完全潰決,堰塞湖的水位也下降到了原本河道的高度。林保署指出,因為防範得宜,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也都平安,而遭溢淹的台8線靳珩隧道以及魯丹橋,公路局進場清理後,在今日傍晚5時,恢復天祥至太魯閣口,每天5個時段的管制放行。

為了加速引流,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的壩體旁,怪手從26日開始進行降挖工程,不過28日下午,卻因為山上降雨、水量增大,讓工程一度喊停。

營造公司董事長黃國寶表示,「本來早上要進去3部,後來因為上方岩盤掉落很嚴重,有大塊的岩盤掉下來,所以先撤退2部,留1部在安全的地方繼續施作。」

到了29日中午,因為上游持續降雨,發生壩體遭水流沖刷、逐步潰散,

引發立霧溪下游水位抬升,林保署也緊急發布通報單及CBS簡訊,淨空下游河道,讓人員與機具暫時撤離。

林保署花蓮分署副分署長朱懿千指出,「堰塞湖的水位從早上10時30分的水位,一直到11時30分潰決到12時10分,40分鐘內下降約18公尺,目前我們持續觀察監測當中,現場的施工人員都安全無虞。」

根據監測顯示,下游最大洪峰約出現在11時50分,錦文橋橋墩水位大約上升2公尺,而洪峰過後,立霧溪下游並無災情發生,堰塞湖水位也下降到了原本河道的水位。

雖然有少量壩體殘存的土石、形成局部蓄水區域,但對下游已無致災風險。

對於「圓滿拆彈」,林保署除了感謝宜蘭與花蓮分署不眠不休,也特別致敬負責施工的營造公司,以最少的經費與時間解除了堰塞湖風險。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