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太魯閣堰塞湖溢流回立霧溪 林保署:對下游風險降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太魯閣昨(17)日因為土石崩落,出現一處新的堰塞湖,今(18)日上午堰塞湖的溢流水流向中橫公路靳珩隧道,並從隧道口回流到立霧溪。林保署評估對下游風險降低,不過秀林鄉已經提前撤離「民有部落」,其中160人安置在秀林國中體育場。另外,光復鄉因應風神颱風的威脅,下午2時實施撤離演練。

警報聲中,旅客沿著中橫公路緊急撤離,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土石崩塌出現堰塞湖,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18日上午溢流水已經流入靳珩隧道。

太魯閣工務段副段長邱育偉指出,「水上漲的話,會經由靳珩隧道的西端,進入隧道到東端,東端那邊有個魯丹橋,水會從魯丹橋往立霧溪方向排掉。」

水流穩定回流立霧溪,林保署評估對下游風險降低,不過,中橫公路靳珩隧道到燕子口路段仍是警戒區域,公路局實施交通管制,太管處宣布18日全園封閉,秀林鄉民有、民樂部落已提前進行預防性撤離。

秀林鄉社會課長呂愛美說明,「我們民有社區的民眾應該是有將近500人,因為有些是依親,有些可能到比較安全的地方來住宿,所以實際到我們收容所是160名。」

部分居民依親,其中160人前往秀林國中避難。民眾指出,「之前的地震怕有海嘯,才往高山那邊去避難,現在是因為堰塞湖關係,就是因為光復事件。」

光復鄉也因應風神颱風威脅,實施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說明,「2時到3時半是疏散撤離的,第1階段跟第2階段所使用的時間,到了4時我們會發布第2個警報系統,也就是堰塞湖警報系統。」

18日上午,警車、村里廣播系統反覆測試,要確保警報發揮效用,而針對太魯閣堰塞湖部分,季連成表示,目前水量約155萬噸,將嘗試在壩體挖掘引流口,讓水回流到立霧溪。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