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林保署啟動壩體導流降低蓄水量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自17日形成已將近1週,農業部今(23)日宣布,經監測確認壩體滲流穩定,因此解除紅色警戒。根據成大防災團隊建立的警戒發布機制,若預測雨量達與水位達標,就會再度發布紅、黃色警戒。林保署指出,台8線靳珩隧道、魯丹橋部分路段仍封閉,堰塞湖後續將進行壩體降挖與導流工程降低蓄水量。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自17日形成至今已將近1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23日發布訊息表示,已於13時30分解除警戒通報。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組長劉忠憲說明,這幾日觀察確認堰塞湖壩底維持穩定滲流,並無增加現象,且雨量預測也未達到警戒值,因此在水位穩定的情況下解除紅色警戒與撤離對象。
劉忠憲進一步指出,成大防災團隊已針對燕子口堰塞湖訂定警戒發布機制,若未來24小時預測雨量達200mm、水位距離壩頂2公尺,就會發布黃色警戒;若距離壩頂1公尺,則發布紅色警戒。劉忠憲強調,未來將依此警戒機制,若達到標準就會再度發布紅、黃色警戒。

林保署花蓮分署則表示,台8線靳珩隧道西出口淹水路段、東出口至魯丹橋溢流水路段仍持續封閉,且將啟動壩體降挖與導流工程,以降低堰塞湖蓄水量。第一階段預計採刷坡與開設導流水道方式,若水流順利導引就可自然削弱壩體;如成效有限,會再啟動第二階段降挖作業,以進一步降低水位與蓄水量。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