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赴美擴大採購農產 稱行之有年且非政府出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台美關稅談判之際,農業部率團前往美國擴大採購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引發外界聯想。對此農業部澄清,此活動行之有年,也非政府出資。國內肉牛產業協會認為,政府對於在地產業照顧不夠,擴大採購讓他們情何以堪?而力推國產黃豆的合作社則呼籲,營養午餐要堅持使用國產黃豆,底線不能退守。
國內黃豆、小麥、玉米與牛肉高度仰賴進口,尤其黃豆高達99.8%,自美國進口占比逼近4成。面對台灣擴大採購,推動本土黃豆種植的合作社表示,只要清楚標示國產與進口,飼料、食品會分流,但就怕不誠實標示到處流竄;另外也呼籲學校營養午餐要堅守使用國產黃豆。
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總經理陳建瑋回應,「營養午餐一定要就是保持用非基改,基改不行,這個堅持持續要來堅持,絕對不能退,這個是營養的防線。」
儘管牛肉也是高達9成5進口,美國占比41%,但面對農業部率團前往美國擴大採購,台灣肉牛產業協會還是不免懷疑,這農業部是代表台灣還是美國?認為對本土產業照顧不足,更顯情何以堪。
台灣肉牛產業協會理事長張志名認為,「為了關稅然後去買別人家的農產品,我是覺得對農民來講有點情何以堪啦。對在地的產業、我們台灣的產業是要多照顧一點。」
此次採購團也有畜牧業者,對此養豬協會認為,這是正常交流對產業影響不大。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表示,「這沒影響啦,美國的玉米也比較好啊,豬比較愛吃。」
農業部主任秘書林家榮說明,「1998年就開始推動,原則上每2年舉辦一次,今年已經是第15屆,可見這個活動是行之有年。」
面對外界質疑此次是農業部急赴美國採購換取免關稅,農業部則特別澄清,採購活動行之有年且都是國內業者視需求提出,並非政府出資,採購都是對國內產業與消費者有利的品項。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