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預算挹注高教200億 教育部提延攬國際人才等3面向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因應美國關稅對我國產業及勞工的影響,行政院院會昨(24)日拍板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由前年度的歲支賸餘編列4100億元支持10項措施,其中200億元將用在高等教。教育部表示,初步規劃用在國際人才延攬、支持創新創業以及精進校務經營等3大面向。
全球第一個光纖麥克風、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治療憂鬱症,陽明交大生醫工程所的研究履上國際知名期刊,但教授們感嘆,近年來很多同學唸完碩士就不願再讀博士。
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賴穎暉指出,「很多研究生大概認為說,我念到碩士就可以投入業界,然後有非常優渥的收入,那這個是很棒的事情,不過也確實比較高端的研究人才,我一直覺得在這幾年看到他的斷層越來越明顯。」
業界高薪吸走許多碩博士,高教教師的待遇如何更好一點,想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學生和外師,出去教育展甚或在研討會擺攤,都是一筆花費。
清大助理副校長、前全球長嚴大任表示,「經費有限,會參加這種教育展,一年就是頂多是2、3次就差不多了,但有錢學校會去比較多,但經費有限的學校就只能挑重點的國家。」
高教人才培育如何和產業合作,需更多經費支持,而行政院院會24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案,將有200億元用在高教。
教育部表示,初步規劃用在國際人才延攬、支持創新創業以及精進校務經營等3大面向。
教育部高教司長廖高賢回應,「怎麼樣讓我們的老師、國際人才在待遇上面可以更好一點,協助教師不用像過去,留職停薪才能夠到業界去創新、創業。」
教育部表示,美國關稅議題導致國際局勢改變,人才有可能區塊移動,若局勢有利於延攬國際人才,政府勢必要預作準備,規劃透過特別預算並鬆綁法規,協助學校提出新措施。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