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核定880億元支持產業 預計4/24提特別條例草案
因應美國關稅,行政院核定880億元支持我國出口供應鏈,包括調整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有1.2萬家企業可望受惠。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我們也希望能夠擴增所有實際受到衝擊的廠商家數,所以也調增了一些補助的上限,我們週四(24日)會提出一個特別條例。」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會爭取國家最大利益和美國協商,4月24日將提出相關特別條例,向國人說明補助內容。只是目前關稅政策中,半導體等產業尚未公布細節,市場關心國內產業如何因應?
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表示,「怎麼樣把台灣的產業鏈建立起來,所以自主化產業鏈才是重要。就是不管關稅怎麼打,我們還是可以自己有自己的產業鏈。」
過去橫跨半導體、顯示及能源等領域的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認為關稅改變了過去的遊戲規則,打造自主化產業鏈是關鍵。聚焦發展被動元件和電源模組研發的乾坤科技董事長劉春條,則認為即使客戶要求增加東南亞的製造,對降低關稅衝擊幫助也不大。
乾坤科技董事長劉春條表示,「第2季我覺得影響比較小,下半年就非常難以預測。」
面對美國關稅挑戰,有專家認為企業應該進行策略規劃和調整,短期內企業要診斷現有交易模式是否受關稅影響;中期則著重重新檢視進口報關價格,進行成本拆分、憂化稅負結構;最後則要開拓非美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KPMG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丁傳倫表示,「有一些產品可能要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新興國家,或者其他的市場可以稍微分散一下火力,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假設我真的賣不起美國的情況之下,或是太昂貴的情況下,我要先去找其他替代方案。」
專家分析,如果台灣產業想前進美國,得考量製造產能是否已經高度自動化,才能避免人工和成本高昂等問題,畢竟受到關稅衝擊、毛利低,任何一點節省都是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