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訂減碳目標 2028年達碳中和50%

隨著《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出爐,明訂溫室氣體目標2050年淨零排放。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台大減碳目標是2028年達成碳中和50%,2048年達成碳中和100%

碳中和是國際趨勢,不只企業追求低碳轉型,其實台灣大學去年,已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書,積極訂出「碳中和」目標。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說:「2028年希望能夠達到碳中和的50%,我希望2048年能達到全面碳中和。」

《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公告後,環保署曾表示,會儘速實施「碳定價」,預計最快2023年可以開始徵收「碳費」。不過,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表態,認為有團體建議,每噸收取10美元,價格比鄰近國家,日本、新加坡還貴,恐影響台灣企業國際競爭力。然而,台大校長管中閔認為,碳費高低需參考各項評估指標,不是企業或政府說了算。「廠商會自動把這個成本內部化,我們現在沒辦法去說太高或太低,在供需中間調整,自然會找到一個最適合的價格。」

低碳經濟,也成了企業永續經營指標之一,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提出,ESG就是目前普世價值,說的就是,從環境、社會、公司經營,來評估一家企業的永續發展指標。認為對未來金融業轉型,至關重要。「永續對金融業,它絕對是一個轉換風險跟這個實體風險,但它可能也是一個機會。它如果因應得當,不只是改變它的形象,可以轉換它的經營策略的時候,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就可能會很有競爭力。」

企業因碳排放量,承擔成本增加,低碳將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為了讓企業永續經營,發展出ESG機制,成了金融市場關注投資焦點,黃天牧表示,全球低碳經濟來襲,不夠環保永續,恐難以加入供應鏈,台灣產業轉型刻不容緩。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