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鐵路地下化首班通車 指標仍不足

歷時12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通車,從新左營車站到鳳山站15.37公里,包括10座地下化車站,高雄市區7處平交道和16處公路立體交叉將逐步拆除,交通部有信心結合輕軌、高捷,提升高雄市綠色運輸順暢度。

高雄車站嶄新下沉式廣場,擠滿人潮,大家都想來體驗全新車站,不過,搭車民眾繞來繞去浪費不少時間,直言指標不足夠。

民眾說:「覺得說怎麼那麼亂,像我們今天就是要買一日票,就不知道在哪裡買,都是人。」「要南下北上車子,你要下去之後再問,像這樣子的話,我們不知道要從哪邊去,要找南下北上根本只能問人。」

而地下化通車第一天,清晨6點多,首班南下列車,也因鐵道迷太熱情、斷電切換問題,卡在台南站、延誤30多分鐘。

鐵道局南工處副處長 劉雲生解釋,「為了安全把一些人群疏散以後,才去辦理斷電封鎖的時間,所以大概一開始受到影響就有34分鐘。」

高雄鐵路地下化歷時12年,投入近千億元總經費,從新左營車站到鳳山站15.37公里,啟用10座地下化車站,接著第二階段將把地面騰空部分,打造成綠色廊道和商辦大樓。

鐵道局長 胡湘麟表示,「把既有的廊帶未來交給高雄市政府,繼續施作綠色的通廊,來縫合因為鐵路所造成高雄都會發展的阻隔。」

交通部也表示,隨著地下化通車後,7處平交道和16處公路立體交叉處將拆除,可望改善市區交通瓶頸,有利都市縫合,只是位在高雄車站旁的中博高架橋,車流量最多,拆除時市區恐怕又將陷入另一次交通黑暗期。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