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英藝術家班克西新作惹議 畫法官舉法槌敲打示威者
|全球英國知名街頭藝術家班克西8日在倫敦皇家司法外牆留下新作,畫中法官揮舞法槌,作勢攻擊倒地、手持染血標語的示威者。時間點正逢聲援非法組織「巴勒斯坦行動」的大規模示威。外界多半解讀為批評司法打壓異己,但班克西沒有多做說明。而這幅塗鴉隨後被當局黑布覆蓋、準備移除,更顯諷刺。
-
丹麥藝術家效仿義大利香蕉作品 隱喻性器官以高價售出
|全球很多人都覺得藝術很難懂,而接下來這個作品可能更難懂,它是把一根香蕉對半切掛在牆上,還賣出將近台幣40萬元的高價,但藝術家宣稱它具有性別平等的意涵,你不妨自己來感受一下。
-
-
美佛蒙特州狗狗山園區教堂 成遊客緬懷愛犬地標
|全球十分愛狗的美國民間藝術家修內克25年前在佛蒙特州成立狗狗山園區,占地約3分之1個台北市立動物園,有健行步道、狗池塘、藝廊,其中一座狗狗教堂尤其吸睛,許多狗主人寫下對逝去狗狗的心情紀事,或是坐在有精緻狗雕像的座椅上緬懷愛狗。
-
驅邪人偶民俗淪為乞討工具 印尼雅加達政府擬取締
|全球在印尼的雅加達,其實也流行一種類似台灣電音三太子的民俗表演,最早是源自於雅加達市區周邊的原住民巴達維亞人。他們會扛著2公尺高的人偶走上大街小巷,為人驅邪。不過現在演變成街頭藝人討生活方式。為保存文化又避免擾民,雅加達市府決定取締。
-
澎湖老魚灶的新風貌|燒陶創造藝術新價值【我們的島】
|澎湖過去有許多魚灶,烹煮魚類利於保存。隨著歷史過往,魚灶漸漸沒落,甚至不斷崩壞消失。兩位藝術家在澎湖,運用魚灶燒陶,創作陶藝作品,開創魚灶的再利用。
-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共融劇場第3年
|文教科技一位聽人藝術家加上一位聾人表演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以實驗開放的態度,進行共融劇場的創作,今年邁入第三年。演出分為孵育組與熟成組,各三組表演者,分別以童話邊界、語言邊界為題,要在本週末展現他們探索、共創的成果。
-
台灣藝術家及團隊前進歐洲 參與德、奧藝術節
|文教科技文化部與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推動「2025威瑪藝術節:台灣焦點II」與「林茲電子藝術節參展計畫」,將在8月與9月在德國威瑪及奧地利林茲登場。文化部部長李遠在行前記者會感謝藝術家與團隊,將台灣的文化精神與創作能量帶上世界舞台;而他也分享心中的一個秘密。
-
用海藻、玉米澱粉製衣 設計師打造永續環保時尚
|全球快時尚服飾受人詬病已經多年,特別是服飾中的化學物質,引發對皮膚健康的疑慮。美國有藝術家設計師,特別利用海藻和玉米澱粉,製作出能夠做成服飾的生物塑膠,而這些材料的製作,甚至不需要走出家門,只需要在家中廚房就能完成。
-
瑞典博物館「無名老鼠屋」特展 匿名藝術家街頭打造微縮世界
|全球把真實世界縮小成掌中微觀,是創作者的新熱潮;而微縮模型不只是藝術,更是細膩與耐心的挑戰。瑞典一間博物館近期推出「無名老鼠屋」特展,展出的是一組匿名藝術家歷時9年在街頭創作的迷你世界。這些藝術家如同塗鴉大師班克西,行蹤低調、匿名創作,如今首度揭露身分、集結作品展出,立刻引發全球藝術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