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志工誤擦髒污毀展品 基隆文觀局向藝術家致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基隆美術館正在進行年度大展,展品「倒裝的語句-16」,鏡面上的「灰塵」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卻被志工誤以為是髒汙,擦拭乾淨失去原貌。對此,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已經向藝術家陳松志致歉,希望討論延續創作的可能性。陳松志則透過臉書表示,和美術館共同處理中,以維護展出作品的權益。
走進基隆美術館,展場掛著一面乾淨的鏡子,前方卻圍了起來,還標示著「展品維護中,暫不開放」,原來這件當代藝術家陳松志的作品「倒裝的語句-16」,原本作品是透過覆蓋著滿滿灰塵的舊鏡子,藉由鏡子的映照,展現出文化意識的延續意涵,隱喻人在時空中更迭的變貌,卻被館內志工將灰塵誤以為是髒污,擦拭乾淨失去原貌。
台北市民陳先生認為,「志工他是自願幫忙出於好心,會想要把一個好的作品展現出來,但是畢竟沒搞清楚狀況,就會破壞掉這作品。」
台北市民葉先生則說:「可以要溝通一下說, 藝術家他的表達是什麼之類的,然後志工也要了解清楚這樣。」
看展民眾知道這事都覺得很驚訝,懷疑館方的志工教育訓練不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則已經向藝術家致歉,希望討論延續創作的可能性。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副局長鄭鼎青對此解釋道,「當代藝術的形式,其實確實多元,那可能這個志工在值班的時候,忽略了這樣的一個形式,所以才會有那一個擦拭的舉動。」
陳松志透過臉書表示,突發的事故巳經造成作品不可逆的毀損,正和美術館共同處理中,以維護展出作品的權益。
展覽計畫總監黃彥榕說道,「你的作品發生這種事,當然是很不願意,他就蠻傷心的啦, 其實我從週二就在處理這個事情,他就有比較、就是有比較轉念。」
北藝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所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黃浩德則提到,「在國外也是有一些藝術作品, 譬如說真的被人家惡意破壞,那也有藝術家就會覺得說,他並不打算要去修復, 想要把這件事情變成是這件作品的互動。」
專家認為,當代藝術作品展現的形式及風格很多元,展出前,藝術家通常都會透過策展單位,告知作品元素的特色,就是希望能完整展現作品意涵,這起事件,除了可能涉及保險賠償問題,也是展館作品維護的教育案例。
許勝婕/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