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
83國曾染非洲豬瘟 從國際經驗看台灣能如何對抗世紀病毒
|生活農業部25日確認台灣出現首例非洲豬瘟,並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通報,將列為疫區並停止豬肉出口,需在3個月內沒有新病例出現,才可申請重返非疫國行列。被稱為「世紀病毒」的非洲豬瘟真的如此可怕嗎?國際上是否有疫區重回非疫國案例可供台灣借鏡?
-
歐洲「福爾摩沙俱樂部」年會 頭一改辦佇臺灣
|歐洲「福爾摩沙俱樂部」第二屆年會佇臺灣舉行,外交部長林佳龍宣布啟動「國際海底電纜風險管理倡議」,邀請各國加入、做伙建立合作平台,來確保海底電纜的安全。(新聞標題、導言皆為台語文)
-
福爾摩沙俱樂部年會首來台舉行 整合歐洲挺台力量共31國參與
|政治來自歐洲議會及歐洲18國國會的45名友台議員,今(27)日齊聚台灣,因為歐洲跨國議會平台「福爾摩沙俱樂部」第二屆年會首度來到台灣舉行。此俱樂部2019年成立至今,目前有包括加拿大等31國參與,常年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在中國對台施壓時表態聲援。
-
歐洲最早生態村蘇格蘭芬霍恩 居民靠風電、有機耕作生活
|全球許多人都想更環保的過生活,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蘇格蘭的芬霍恩是歐洲最古老的生態村之一,大約500個居民透過綠建築、有機耕作、再生能源,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想,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
-
歐盟藥物短缺嚴重 推關鍵藥品法促市場正常化
|全球全球藥品原料及學名藥供應長期依賴中國與印度,供應鏈一旦吃緊,藥品短缺的問題就會浮現。歐盟2022年至2024年間有136種藥物嚴重不足,從常見的抗生素到治療心臟病的藥物都有,為了解決這個延宕已久的難題,歐盟執委會現在推出了《關鍵藥品法》,要從政策面改革,引導市場正常化。
-
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方法與對全球供應鏈影響一次看
|全球中國日前宣布自12月起擴大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全球相關產品只要含有超過0.1%中國稀土成分,或在生產過程使用中國稀土技術者,出口前都須向中國申請許可;同時禁止出口任何用於軍事裝備的材料。中國稀土管制新規內容為何?對台灣、全球有何影響?中國稀土量占全球多少?
-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加籍得主:貿易限制愈多創新愈弱
|全球壓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昨(13)日出爐,由3位學者以「創新與創造性破壞,如何推動經濟成長、並提升全球生活水準」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其中一名加拿大籍得主,特別對貿易戰提出警告,他認為國際貿易限制愈多,創新就愈被削弱。另一名法國籍得主也警告歐洲,應該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資,不能讓美國和中國擁有主導地位。
-
義國多洛米堤礦坑 成歐洲首座礦井資料中心
|全球義大利北部多洛米堤山脈一座礦坑,因為地質穩定、不受地震與砲火威脅,被選為打造資料中心的新基地,當地大學跟民間企業合作,利用乾燥岩層建構了伺服器機房,不但能阻絕電磁波,也能維持12°C的恆溫,這座歐洲首座礦井資料中心預計在12月啟用。
-
歐洲太空總署研發新型火箭 可回收再利用
|全球歐洲太空總署宣布,將與義大利航太公司合作,研發可回收再利用的火箭推進器。ESA公開的構想圖顯示,新火箭外型和美國 SpaceX 的「星艦」非常相似。未來不只第1節推進器要能回收,連把衛星送入軌道的第2節火箭,也要達到相同功能。
-
植物肉禁稱「漢堡、牛排」 歐洲議會通過提案
|全球歐洲議會在8日通過一項提案,禁止植物性食品使用漢堡、牛排和香腸等肉類名稱,理由是避免誤導消費者,同時保護畜牧業的權益。而反對派則批評,這是低估消費者的判斷力,也限制產業創新,同時讓環保永續走回頭路。目前提案仍需歐盟27國以及歐洲委員會同意才能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