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診
-
神經內科醫師不足 嘉義長庚限縮夜間中風收治標準
|社福人權不只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別缺醫師,現在連神經科也鬧醫師荒。嘉義長庚醫院日前通知鄰近醫院,限縮腦中風病人夜間轉診標準,凸顯神經內科醫師人力嚴重不足問題。對此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函給衛福部,呼籲除了全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也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
-
傳部分醫學中心將漲掛號費 邱泰源:台大、新光無調整計畫
|社福人權衛福部推動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台北區預計下月(4月)上路,一度傳出因應財務衝擊,部分醫學中心可能調漲掛號費作為因應。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7)日受訪時回應,外傳可能調整掛號費的台大和新光醫院沒有漲掛號費的計畫,並強調總額加區域合作就會形成很好的分級醫療;醫改會則呼籲,新制上路要密切監測是否有不當轉診措施。
-
26衛福部立醫院開綠色通道 隨時回報空床盼解決急診擁塞
|社福人權大醫院急診醫療量能吃緊,衛福部急尋解決辦法,根據第一線急診醫師反應,大醫院之間常常需要利用電話聯繫轉診,過程中耗費數個小時。衛福部25日開會宣布旗下26家部立醫院隨時回報空床,共同開啟綠色通道配合區域聯防。
-
羅東博愛醫院完善雙向轉診,落實分級醫療【獨立特派員】
|生活改變就醫習慣如何做到分級醫療?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分級就醫,輕症在診所,急重症轉往大醫院。但是民眾往大醫院跑的就醫習慣難改變,就連醫療院所,也存在不願意將病人轉出的問題。宜蘭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旺枝說:「我們有時候不敢轉診,把病人留在身邊,結果後來出了醫療糾紛,因為應該轉診轉上去,你不敢轉怕病人沒有了。」羅東博愛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徐仁德也說:「以前不重視跟基層醫院的醫療互動,下轉的動作很少,從來沒有想
-
婦遭蛇咬腳腫痛送醫 家屬控醫師誤診為雜草割傷
|地方高雄有民眾在田裡受傷,第一次前往醫院診療被認定是草割傷,返家卻痛到無法行走最後轉診另一家醫院,但轉診單事由寫著被草割傷,讓病患家屬質疑遭誤診;醫院回覆,患者初診因患部有曬痕,加上傷口不是只有2個孔 ,還有連續性的劃傷,主訴也沒告知懷疑被蛇咬才沒診斷出來,第2次就有明確診斷出疑似蛇咬。
-
台大轉診平台5年成長5成 健保署籲先找家庭醫師減少浪費
|生活有些民眾不管大病小病、都習慣去大醫院看病。台大醫院2018年開始,推動「星月計畫」轉診平台,5年來門診初診的病人,經過轉診的比例成長50%。也呼籲民眾生病,先找社區家庭醫師看病,若有需求社區醫師會協助轉診及掛號。
-
分級醫療上路6年 健保會提轉診無明顯改變等5大問題
|社福人權推動分級醫療6年來編列預算超過443億,但健保會近來揪出問題,包括轉診沒明顯改變、慢性病人下轉到診所,停留天數縮短等。尤其基層診所假日開診數不增反降,基層醫師坦言,假日開診成本太高,也導致民眾假日生病只能往大醫院跑,造成急診壅塞,分級醫療成效有限。
-
英國公衛瀕臨崩潰 8千心臟病患者等待轉診逾1年
|全球英國經濟陷入困境,健保經費短缺,導致病患延誤治療。特別是心臟科,不少人被迫中斷就醫,導致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心臟病死亡。同時還有好幾千名的心臟病患者,等待轉診已經超過1年,排不到大型手術,恐怕會危及性命。
-
-
部份診所管制約診民眾出入 確保醫病安全
|武漢肺炎疫情搝緊報,第一線的基層診所醫師真緊張,因為一旦治療著有武漢肺炎接觸史的患者,就可能面臨感染風險,抑是居家隔離十四日。為著減少風險,醫師開始進行自保措施。臺中部份的診所,有發燒或者是國外旅遊史的民眾,採取分流進出的方式看診,確保安全。耳鼻喉科的醫師也暫緩抽痰,抑是提掉喙罨的療程,就是愛共第一線守牢咧。 阿嬤直接要走進診所掛號,卻被醫護人員建議先留在門外。 ==醫護人員 vs. 看診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