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衛瀕臨崩潰 8千心臟病患者等待轉診逾1年

英國經濟陷入困境,健保經費短缺,導致病患延誤治療。特別是心臟科,不少人被迫中斷就醫,導致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心臟病死亡。同時還有好幾千名的心臟病患者,等待轉診已經超過1年,排不到大型手術,恐怕會危及性命。

藥丸照三餐分好擺在桌上,62歲的寇根得按時服藥。

他在前(2021)年4月因右手臂疼痛而就醫,被診斷出是心臟病發的徵兆,須進行心臟繞道手術,否則將危及性命。但2年過去了,他卻還在排隊等待。

寇根說:「手術第1次被延期因為疫情,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延期的情況持續到去年聖誕節,終於通知我能在1月17日手術,最終卻還是被取消。」

專家指出,許多心臟疾病需經大醫院心臟專科醫師診斷,才可能被發現。患者心臟病發時須在18分鐘內送上救護車,寇根當時等了20分鐘。最新數據則顯示,英國患者平均等待93分鐘。

此外,救治後得在18週內轉診繼續治療,但截至去年11月,有8000多名病患已等待超過1年,是疫情前的好幾十倍。

財政研究所經濟學家札倫克表示,「很顯然,公衛服務已無法提供高品質的緊急照護。但情況不僅如此,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難讓人們回到社區中接受社會照護,也不容易預先安排診療,公衛服務正在崩潰邊緣。」

疫情爆發後,平均每週超過230人因中斷心臟疾病治療,導致感染新冠肺炎,併發心臟病而死亡。這個數字在確診人數下降後,仍然居高不下。

加上高齡人口漸增、政府財政緊縮和醫護罷工,英國公立醫院多數常規和非急症的手術,不斷被推遲。有錢人會轉去私人醫院,沒錢的人只能繼續排隊。

全國目前有720萬人,正在國民健保署的候診名單上,導致因心臟問題、癌症或其他疾病身故的人數正逐漸增加。

財政研究所經濟學家札倫克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持續性的經濟成長,讓稅收也跟著增加,公衛經費才不會中斷。」

儘管蘇納克政府,將國民健保議題列為優先處理項目,官員也聲稱公衛預算占了政府日支出的4成,但這幾年的現實情況,是連一般門診都大排長龍,醫院病床數不足,心臟手術等高難度醫療行為,恐怕還得慢慢等待。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