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
COP30首週議程結束 專家:原民土地權利有初步共識
|全球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今(2025)年在巴西貝倫舉行,第1週議程結束,目前尚未見具體減碳進展。不過有專家指出,啟動「熱帶森林永續基金」、加強原住民土地權利有初步成果。而會場外仍然抗議不斷,有社運人士呼籲,對排碳高的私人飛機、豪華班機課徵奢侈稅,也有亞馬遜原住民封鎖會場大門,訴求停止在雨林的開發行為。
-
-
COP30巴西開幕遭示威 原民團體抗議雨林不當開發
|全球全球氣候峰會COP30本週已經在巴西開幕,不過才第1週就爆發示威衝突事件,有原住民團體不滿這次會議並沒有納入他們的聲音,因此衝破門禁,試圖闖進會場。不過,巴西警方很快就把他們請出去。
-
台語復振袂當盡靠民間 民團望中央設委員會
|台語新聞客語有客委會、原住民語有原民會,毋過台語到今煞猶無一个專責單位,今仔日透早台語政策推動聯盟就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愛趕緊成立台語復振委員會,因為台語的使用者已經愈來愈少,6-14歲的囡仔干焦賰7.4%會曉講。民團提出六大任務的建議,要求政府制定台語復振政策和台語發展研究中心等等。(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全球逾百原始部落受生存威脅 傳統領域恐10年內消失
|全球巴西的亞馬遜雨林,包括這裡的原住民在內,全世界目前有大約100多個不跟外界接觸的原始部落,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但是他們不打擾別人,並不能確保自己不受到打擾。各國的伐木、採礦等活動,正在侵蝕他們的傳統領域。悲觀估計,將近一半的部落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
-
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受災嚴重的佛祖街有71戶具居住隱憂,其中有39戶規劃在台糖用地興建中繼屋。災害後花蓮縣府曾評估遷村,但受災戶希望能「離災不離鄉」。返回家園可以是選擇題嗎?這個問題在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皆曾進行討論,無論是原地重建或異地安置,仍要仰賴政府與社會協助,公視新聞網整理歷來重大安置政策,一次看懂災後重建議題。
-
臺灣史前博物館展覽 呈現早期文化「拍樹做衫」
|佇早期原住民會用鹿仔樹來做樹皮衫,毋過因為做工複雜,這馬已經慢慢仔失傳,臺灣史前博物館佇新莊舉辦為期六個月的特展,號做「拍樹做衫」,希望共這項文化完整保留落來。(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為台語文)
-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我們的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
一般救災志工開放申辦保險 須接受國軍或花蓮縣府分流
|地方雙十連假第1天,花蓮光復車站再湧入超過萬名「鏟子超人」,現場更有民眾放送「原住民版的國歌」要提振士氣,但日前到災區支援的桃園林姓挖土機行老闆,因為被刺傷引發敗血症身亡,引起各界關注志工的人身安全。前進協調所今(10)日下午宣布,專業志工保險方案擴及「一般志工」,而志工到災區協助要透過國軍或花蓮縣府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