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
抗心臟病乙型阻斷劑「男女有別」? 研究揭可能增女性復發風險
|文教科技近期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常見的心臟病治療藥物「乙型阻斷劑」,其實反而可能導致部分女性心臟病再度發作,並增加住院和死亡風險,但對男性則不會產生相同影響。研究作者指出,這是由於過往心臟病治療相關研究缺乏女性樣本所導致,但也強調,乙型阻斷劑對於心臟輕微損傷患者仍然具有一定治療效果。
-
丹麥藥廠研發減肥藥 號稱可降肥胖病患死亡風險57%
|全球生產糖尿病與減肥雙效針劑「瘦瘦針」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在8月31日發表新研究,聲稱自家的減肥藥,可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肥胖病患,降低心臟病發、中風或死亡的風險達57%。
-
台美團隊研究肺腺癌 證實亞硝胺突變為全球共同現象
|生活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中研院研究團隊進行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攜手美國研究團隊,近期完成首次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證實亞硝胺等環境致癌物是全球致病共同現象,而不同性別對不同環境致癌物的耐受性不同,惡性癌化路徑也有一些差異。
-
阿根廷吩坦尼止痛藥受細菌污染 導致54病患身亡
|全球阿根廷從4月開始,陸續有醫院和療養院通報,有病患在插管治療或是在加護病房期間,因使用作為鎮痛效果的吩坦尼後,病情突然惡化,已造成54人死亡。衛生部調查後發現這些吩坦尼受到細菌污染,但幾個月過去,沒有任何人被起訴,死者家屬在醫院外抗議。
-
失智新藥欣智樂療效數據不足 專家不建議納健保
|社福人權衛福部今(2025)年核准2款失智症新藥,不過首款申請健保給付的「欣智樂」因長期療效數據不足,專家會議不建議納健保;另外一款「樂意保」因剛剛送出申請,是否納健保,預計明(2026)年第1季出爐。
-
美研發首款睡眠中止症口服藥 估明年向FDA提交新藥申請
|文教科技美國製藥公司Apnimed宣布,已完成首款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口服藥的第2次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在2026年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交新藥申請,期望未來能取代現行陽壓呼吸器(CPAP)治療方式。
-
曾受精神疾病煎熬又被誤診 學者藉研究自我救贖
|全球一名印度神經學家曾出現嚴重焦慮、幻覺等症狀,嚴重時甚至還被送進封閉式精神病房,並陸續被診斷為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直到最後他才得知自己罹患的應是躁鬱症。如今,研究精神疾病成為這名學者一生的使命,也讓他得以從中了解自身情緒、自我救贖。
-
三陰性乳癌僅能化療 國衛院聯手清大研發抗癌新藥
|生活癌症連續多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現在台灣抗癌藥物研發有重大突破,國衛院和清華大學聯手開發驅動蛋白KIF2C標靶新藥,為經過治療卻易復發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
83歲嬤打阿茲海默症新藥第一針 療程估150萬民團籲納健保給付
|社福人權失智症疾病迎來新曙光,衛福部近期核准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創新針劑,23日早上新北市亞東醫院打下第一針。這兩款藥劑主要是透過清除腦中致病的類澱粉蛋白,延緩神經退化,不過18個月要價150萬,民間團體也呼籲應該納入健保給付。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則表示,還要再進行醫療評估。
-
疾管署:新冠疫情6月底上嚴重 恐驚維持1個月
|新冠疫情滾絞,疾管署預估高峰佇6月底、7月初,而且閣會延續一個月,外界煩惱快篩試劑和抗病毒藥仔敢有夠?衛福部今仔日(6/2)下晡有招5大醫事團體開會討論,決定欲增加家用快篩的產能,一禮拜會當出貨4.5萬支;另外,也鼓勵基層診所鬥注疫苗、篩檢和開抗病毒藥物,落實分級醫療。(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