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
-
美國FDA核准首款家用子宮頸抹片採檢工具 有望提高篩檢率
|文教科技子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癌症,雖然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部分女性因忙碌、害怕內診等因素未曾或未定期做檢查。美國FDA近期批准首款家用子宮頸抹片自我採檢工具「Teal Wand」,讓民眾可居家採檢,有望提高篩檢率。
-
英國首例子宮移植嬰誕生 姊捐贈助妹圓當母親夢想
|全球英國1名罹患子宮功能不全疾病的36歲婦女,透過姊姊捐贈的子宮,在2月份順利產下1名健康女嬰。這是英國第一起經由捐贈子宮成功生子的案例,為生殖醫學立下新的里程碑,提供不孕的女性另一個生子的醫療選項。這名新手媽媽也表示,還要再拚第二胎。
-
慶大醫院獲准子宮移植成日本首例 全球哪些國家已執行類似手術?
|生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院近日宣布獲准「人類子宮移植」手術臨床研究,若確認執行將成為日本首例。人類子宮移植手術可讓先天無子宮、或因疾病切除子宮的女性有機會懷孕與生產。子宮移植手術將如何進行?全球哪些國家已執行類似手術?
-
雙胞胎出生相差111日 40歲女延遲生產創國內最久紀錄
|生活雙胞胎屬早產高危險群,而醫學文獻上,雙胞胎延遲間隔生產超過1日以上,稱之為「延遲生產」,因有潛在感染風險等變數,成功機率約不到萬分之一。不過國內有教學醫院為保住當時只有20週的雙胞胎之一,成功將延遲生產天數延長至111日,這也是目前國內已知的最久紀錄。
-
國人最新癌症統計報告出爐 平均每4分2秒一人罹癌、肺癌連兩年居首
|生活衛福部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統計報告,2022年全國新罹癌人數為13萬293人,較前一年增加8531人,等於平均每4分2秒有一人罹癌。而在十大癌症排名中,前3名皆與前一年相同,其中肺癌為連續2年登上排行榜首位,2、3名則分別為大腸癌及乳癌。
-
診所子宮肌瘤手術釀糾紛 患者術後併發症控調閱病歷受阻
|社福人權一名女子2023年到診所進行「子宮鏡射頻消融手術」,後續併發腸子穿孔、腹膜炎等症狀,到教學醫院進行3次手術,總花費超過百萬,卻遭診所醫療團隊冷漠以對,甚至阻撓病歷調閱。當事醫師透過律師發出聲明,在病患住院期間有給予關懷、也負擔看護費用,雙方調解未有共識,已進入司法程序。
-
《人工生殖法》代理孕母引議 邱泰源:脫鉤版估月底送政院
|社福人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5)日排審《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朝野立委共提出16個版本,民進黨團主張單身女性、女同志伴侶優先適用人工生殖,有爭議的代理孕母要脫鉤處理,但國民黨及民眾黨團則希望加入代理孕母一併修法,而就在法案審查的同時,有婦女團體在立法院大門抗議,呼籲退回代孕法案。
-
許家蓓48歲因子宮內膜癌逝世 罹癌有什麼症狀?什麼族群較危險?
|生活台北市民進黨議員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僅確診4個多月,今(18)日凌晨就不幸病逝,享年48歲。子宮內膜癌的成因是什麼?罹癌前期會出現什麼徵兆?如何預防或治療?
-
台南新營太子宮前任秘書 涉嫌侵占3千萬香油錢
|社會台南新營地區知名的新營太子宮,已退休的曾姓秘書兼任會計期間涉嫌侵占香油錢,廟方6年前查核帳冊發現,經比對曾姓前秘書任期內短少近3000萬。日前台南地院民事庭判定侵占,曾姓前秘書需給付差額給廟方,全案仍可上訴。
-
台北醫院提供7外語通譯服務 助越南孕婦及時發現子宮外孕
|社福人權為協助外籍人士在台就醫,衛福部台北醫院去(2023)年3月起提供多國語言服務,包括英語、越南語等7國外語通譯服務,讓外籍病患可安心就醫,至今已協助過2700多人次就醫。日前就有1名越南籍孕婦,因擔心語言不通不敢就醫,幸好及時發現是罕見子宮外孕,否則拖太久恐怕大出血,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