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
18至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保存精卵可獲補助
|社福人權國人罹癌有年輕化趨勢,為協助癌友減輕進行「生育保存療程」的經濟負擔,衛福部宣布,自9月1日起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針對具我國籍、18歲到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提供取卵療程,或取精處置保存補助,預估首年會有600位癌友受惠。
-
前台大醫師涉性騷案成立 各方施壓終辭婦科醫學會理事
|社會台大不孕症權威醫師C教授爆發性騷擾事件,院方調查後判定性騷擾成立,後續也遭台大懲處,不過他卻仍繼續擔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引發議論。該教授昨(27)晚在臉書宣布辭去理事長職務,也口頭請辭理事,不過婦產科醫學會已請他補件,但北市基層醫師則匿名串聯,表達不滿。衛福部長邱泰源則強調,會檢討如何讓專科醫師養成訓練更完善,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
婦團提倡事後避孕藥改指示藥 食藥署擬借鏡日本制定計畫
|社福人權事後避孕藥是否從現行醫師處方藥改為指示藥,外界爭議多年。衛福部食藥署上週邀請專家開會討論後,將參考日本經驗採行醫藥區域合作模式,女性到藥局購買事後避孕藥,需在藥師面前服藥,3週後需到合作診所就醫。目前正在蒐集各界意見,沒有時程表。
-
民團再提事後避孕藥改列指示藥 贊成與反對方看法為何?
|生活「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否改列非處方藥、轉為指示藥的爭議已存在多年。近日有立委及婦女團體再次呼籲衛福部開放事後避孕藥為指示藥,讓民眾可自行到藥局購買。事後避孕藥為何遲未改列指示藥?全球哪些國家已列?
-
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10年增18% 醫:避孕、懷孕、更年期皆影響
|生活過去10年來台灣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台灣女人連線持續倡議,重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避免誤診或延誤治療,影響女性健康及生命。
-
「事後避孕藥」欲改做免醫生開藥單? 醫界反對
|事後避孕藥仔,目前國內猶是愛有醫師開藥單,才會使提。毋過婦女團體認為,確保查某生育自主權,應該開放會使去藥局買;醫界反對。針對無仝意見,衛福部表示,明仔載(3/6)就會開會討論,希望揣出共識。(新聞標題、導言為臺語文)
-
事後避孕藥改列非處方藥? 食藥署明邀專家團體討論
|生活「事後避孕藥」是否改列為非處方藥、可以自行到藥局買,已爭議多年。有立委及婦女團體認為,確保女性生育自主權及用藥權益,應開放可以在藥局買;不過醫界反對,擔心衍生更多危險性行為。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明(6)日將邀請兒少權益、醫藥界等開會討論,希望能尋求共識。
-
醫院嘆元旦寶寶人數減 全年新生兒數恐續下探
|生活今(1)日元旦,不少新生兒加入世界的行列,不過元旦寶寶人數是否越來越少?台中的茂盛醫院去(2024)年迎接7位元旦寶寶,不過2025年上半天只接生2位,數字也顯示全年度新生兒人數有可能繼續下探,凸顯少子化的情況嚴峻。
-
塔利班禁女性受醫護培訓 阿富汗孕產婦處境雪上加霜
|全球阿富汗塔利班2021年掌權以來,逐步剝奪女權,不但禁止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近日更禁止她們在私人醫療機構學習助產等護理技術,等於把教育的最後一個窗口也封死。未來女性醫護人員將出現大缺口,危及整個醫療體系,還會影響孕產婦的死亡率。
-
龍年總出生數恐首次低於虎年 婦產科醫學會:經濟壓力為主因
|社會台灣少子女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累計到11月,新生兒人數僅有12.2萬多人;國發會更預估,2040年出生人數恐將跌破10萬人。有專家指出,今年龍年總出生人數,恐將出現千禧年後,首次龍年出生數低於虎年的現象。現代人不太在意孩子生肖,主要還是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