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
墨西哥動物園孵化稀有龜 體型號稱世界最小
|全球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淡水龜是以一位爬蟲學家的名字來命名,叫做沃格特動胸龜,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淺水池塘或溪流,當地民眾發現牠時,以為是還沒長大的烏龜,直到2018年才被認定是新物種。牠的龜殼寬度只有兩根拇指指甲並排那麼寬,大約是3公分,長大後體長也只有10公分左右。 最特別的是,雄龜鼻子上有個黃色斑塊,非常引人注目。不過因為牠的棲息地城市化十分嚴重,目前已經極度瀕危,幸好墨西哥動物園積極進行人工培育,現在已經有第一隻成功誕生。
-
台南以國際友誼城市命名新路 民眾指「西柯汶納街」等缺在地性
|地方台南市政府近期在不少重劃區內,以國際友好或姐妹市作為新道路命名,部分民眾覺得諧音不好聽,也有民眾認為缺乏在地性,無法理解意義。對此市府解釋,主要為了凸顯台南是國際友善的城市,也希望能夠提高國際能見度,地方上的聲音市府會虛心聆聽,作為日後道路命名時參酌。
-
發現新草食小恐龍物種 「謎樣奔跑者」倫敦亮相
|文教科技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一個全新的小型草食恐龍物種,它生活在大約1億5000萬年前的侏儸紀晚期,牠的體型比當時主流的巨型恐龍要小很多。由於分類複雜,今(2025)年才被鑑定為全新物種,專家因此將它取名為「Enigmacursor」,意思是「謎樣的奔跑者」。
-
高美濕地周邊公車站命名混亂 中市交通局:將檢討路線、站名
|地方台中著名景點高美濕地面積廣達1500公頃,周邊公車站牌多以高美濕地來命名,但距離濕地木棧道最遠的要步行1.7公里,還有同一個地點有兩個不同站名,讓遊客大感不便。市府表示後續會檢討公車路線和站名,讓遊客方便易懂。
-
陳澄波小行星臨時編號尾數228 文化部長:保佑台灣走更遠
|文教科技全球首顆以台灣美術先驅、228受難者命名的「陳澄波」小行星,傳為佳話。台灣博物館今(21)日特別推出這顆小行星的微型展,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特別提到,小行星的臨時編號尾數正好是「228」,也希望小行星保佑台灣,一路走到更好的地方。
-
全球首顆「陳澄波小行星」 估今年6月最接近地球
|文教科技全球首顆以台灣現代美術先驅「陳澄波」命名的小行星,日前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通過命名,並公告永久編號為「661666」。提議命名者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表示,預估「陳澄波小行星」在今(2025)年6月中會最接近地球,但屆時民眾仍須透過望遠鏡並長時間曝光拍攝才能看到。
-
找到台、日珍稀豎琴蛙差異處 台灣特有新蛙種命名「魚池琴蛙」
|環境因數量稀少而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動物的豎琴蛙,原本被認為只棲息於日本琉球及台灣南投兩處。但師大最新研究發現,南投的「豎琴蛙」無論在遺傳、型態還是鳴聲上,都與琉球豎琴蛙有明顯不同,可分類為全新獨立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魚池琴蛙」。
-
中研院跨國合作發現128顆土星新衛星 首席研究員艾希頓將可優先命名
|文教科技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艾希頓(Edward Ashton)領導的跨國團隊,用3個月發現多達128顆土星新衛星,11日已獲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認證,艾希頓也將擁有這些衛星的命名權。這項研究也確認土星擁有的衛星數增至274顆,繼續蟬聯「衛星之王」頭銜。
-
楚南氏山椒魚和台灣山椒魚名稱互換 為何命名錯置百年?兩種山椒魚有何不同?
|環境台灣目前已知共有5種山椒魚存在,不過近期學界發現,其中兩種瀕危的楚南氏山椒魚和台灣山椒魚,在百年前就因為用來命名的模式標本遺失,導致兩者的名稱長期遭到錯置,直到日前才進行勘正改稱。這兩種終於獲得「正名」的山椒魚該怎麼區分?當初為何名稱會被錯置?
-
楚南氏與台灣山椒魚命名錯置 百年後驗明正身後對調兩名稱
|文教科技台灣目前已知山椒魚有5種,近期學界研究發現,百年前被命名為「台灣山椒魚」及「楚南氏山椒魚」的模式標本,因不明原因錯置,經比對特徵與文獻,確定兩者中文俗名與學名相互對調。雪霸國家公園改為觀霧山椒魚及楚南氏山椒魚的棲地,官網與特展也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