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
中國長江受污染 江豚、中華鱘生存岌岌可危
|全球中國的長江孕育著數百種魚類,但受到污染及船隻活動等影響,原本江中特有的白鱀豚已經消失,現在江豚和中華鱘也岌岌可危, 目前保育專家正透過人工培育,希望挽救這些生物,並建議人類活動必須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
漁電共生案場採收首批文蛤 政策上路5年現況一次看
|環境我國自2020年起推行「漁電共生」政策,近日在台南七股,有案場宣布迎來文蛤的首次採收;不過在審計部7月公布的報告中也指出,漁電共生案場仍有69.7%未落實養殖等問題。《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漁電共生上路5年至今實際應用狀況。
-
日相提印非經濟圈 允助非洲培育3萬AI人才
|全球日前一場由日本與聯合國共同主辦的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吸引了近50個非洲國家領袖和高級代表出席。為了拉近東北亞與全球南方市場的距離,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會中提出一個新構想,就是「印度洋-非洲經濟圈倡議」,承諾未來3年將為非洲培育3萬名AI技術人才。
-
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
-
泰國聾人協會組團訪台 觀摩公視手語新聞
|社福人權最近有泰國聾人協會組團來台,參訪由聾人擔任主播、並且live即時播出的公視手語新聞,希望借鏡台灣的經驗,爭取在泰國公共電視、成立由聾人主導的手語新聞節目,落實資訊平權。
-
日本農業人口高齡化 企業研發AI機器人助農作採收
|全球日本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農業人口不斷減少,糧食生產成為國安危機。有業者開發能夠自動採收小黃瓜和青椒的AI機器人,除了降低人力負擔,還可以蒐集數據,預測未來市場動態,達到最高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日本整體發展AI的速度,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卻名列後段班,專家表示,這與日本保護個資的法規,以及日本企業相對保守的風格有關。
-
台灣海洋國際論壇登場 菲國派現職官員來台
|全球為期2天的台灣海洋國際論壇,今(2)日在台北登場,這次菲律賓也派了重要現職官員來台與會,被視為是菲國總統解除官員訪台禁令後的一大進展,是否代表南海地區國家不滿中國侵擾所做出的反制?海委會表示「尊重菲律賓」,但對中國施壓印尼代表、阻止來台,表示譴責。
-
高市府祭百萬補助盼活化新堀江 業者指高額租金才是最大問題
|地方高雄新堀江以及中央公園商圈,80、90年代曾風光一時,是年輕人熱門聚集地,但近年因為電商崛起、租金高昂等因素,人潮逐漸衰退。為吸引消費者回籠,高市府近期在當地進行環境整頓,並準備祭出專業服務費以及裝潢等百萬補助,吸引店家進駐。不過當地店家也表示,租金貴才是最大問題。
-
衛福部擬放寬中藥行從業門檻 藥師團體明赴監院遞陳情書
|產經為了挽救凋零的中藥行,衛福部今(2025)年3月發布《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放寬從業門檻,不過卻引爆藥師團體怒火,6度陳抗要求退回解釋令。衛福部中醫藥司長蘇奕彰下午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放寬在校修習學分限制,藥學系畢業生修滿學分也可投入中藥產業,最快7月底實施。不過藥師團體不滿,預告明(19)日將到監察院遞交陳情書,希望監委啟動調查衛福部是否違法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