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
-
聲音藏在演唱會 3組歌手、5位手語共演
|社福人權今年第3度舉辦的聲音藏在聾聽共融公益演唱會,邀請3組歌手,跟5位聾聽手語表演者共同演出,再加上可以將音樂轉為震動的5G共感背心,結合現場燈光、音響及動態字幕設計,除了讓所有人都能一同感受音樂,更是一場交流與理解的實踐。
-
育成高中有學生下課搬布袋戲 網路引起轟動
|臺北市立育成高中,頂禮拜有學生連3工咧校內練習布袋戲,引起上百个學生圍觀,後來煞毋知按怎,第三工表演的時,雄雄予老師阻止。校方講,學生搬布袋戲怹表示肯定和鼓勵,毋過因為牽涉著有同學打賞,較無妥當。其實這个高中生,自細漢就對傳統藝術真有興趣,毋但會曉搬布袋戲,也會曉做尪仔衫和帽仔。(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沙國推多元觀光 引進美牛仔文化
|全球沙烏地阿拉伯的觀光勝地艾卜哈,因為氣候涼爽,成為遊客夏季的最愛,為了讓旅客留下更難忘的體驗,當地的政府搭建了一座「牛仔小鎮」,將美國西部的開拓精神跟冒險文化,帶到沙漠國度,官方還立下目標,要在2030年前,把觀光人數翻倍到800萬人次。
-
台灣「唸歌」登檳城偶戲節 與破浪布袋戲跨國演出新風貌
|文教科技曾經在台灣街頭巷尾隨處可聽的唸歌,如今傳承者不到10人。這項逐漸式微的藝術,不只承載庶民生活記憶,如今更跨海到馬來西亞引起熱烈迴響。唸歌國寶楊秀卿曾在檳城藝術節演出,埋下跨國合作的種子,多年後台灣微笑唸歌團與破浪布袋戲,在檳城偶戲節再續前緣。
-
驅邪人偶民俗淪為乞討工具 印尼雅加達政府擬取締
|全球在印尼的雅加達,其實也流行一種類似台灣電音三太子的民俗表演,最早是源自於雅加達市區周邊的原住民巴達維亞人。他們會扛著2公尺高的人偶走上大街小巷,為人驅邪。不過現在演變成街頭藝人討生活方式。為保存文化又避免擾民,雅加達市府決定取締。
-
雷虎AT-3教練機最後一舞 勇鷹今起正式接棒
|生活AT-3教練機作為空軍雷虎小組的表演用機,37年來完成了230次的表演,深受國人喜愛,正式劃下句點,空軍上午舉行雷虎小組的傳承交接典禮,AT-3進行最後一次的噴煙衝場,勇鷹高教機則以大雁隊型,通過觀禮台,並帶來特技表演,象徵雷虎小組的世代傳承,勇鷹成為雷虎小組的第六款表演用機,預計在今(2025)年國慶典禮亮相,延續空軍的榮耀精神。
-
台東熱氣球節因雨取消12天 旅行社業者估營業額少3成
|地方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應該展演27天,但取消12天,讓不少遊客失望,取消行程。旅行社業者估算,今(2025)年的營業額要比往年少了3成左右,觀光業者建議縣府,讓活動結束時間延後1個星期,減少旅遊業的損失。
-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共融劇場第3年
|文教科技一位聽人藝術家加上一位聾人表演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以實驗開放的態度,進行共融劇場的創作,今年邁入第三年。演出分為孵育組與熟成組,各三組表演者,分別以童話邊界、語言邊界為題,要在本週末展現他們探索、共創的成果。
-
埃及舞者盼肚皮舞去污名 力爭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肯定
|全球肚皮舞在國際間越來越受歡迎,不過在肚皮舞起源地之一的埃及,這種舞蹈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通常只在夜店或婚宴場合才看得到,難登大雅之堂,一位舞者3年前在開羅成立學校,希望改變肚皮舞給人膚淺的娛樂形象,找回肚皮舞的藝術價值,進而獲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肯定。
-
南投營北國中舞龍隊赴荷蘭 受邀國際民俗藝術節遊行表演
|文教科技擁有58年歷史的荷蘭國際民俗藝術節,今(2025)年首度邀請來自台灣的舞龍舞獅團隊。南投營北國中的舞龍隊遠征荷蘭,透過舞龍舞獅,跟當地民眾、還有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的民俗表演團體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