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
-
核三廠輻射偵測演練 無人機助判斷民眾疏散方向
|環境核三廠核安演習最後1天進行輻射偵測演練,萬一核子事故引發輻射外洩,民眾要往哪個方向疏散,都需要即時輻射資訊。針對外界關切的核三重啟議題,核安會主委陳明真今(11)日表示,目前先由台電自主安全檢查,後續再看是否提出再運轉申請。
-
熱浪來襲!──勞工、高齡長者如何因應高溫衝擊?【我們的島】
|環境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面對酷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躲進冷氣房,當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高齡長者、戶外勞工,這些特別容易受到衝擊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
核三廠核安演習 聚焦吊裝燃料棒機組件墜落
|環境823重啟核三公投,最後結果是未通過,不過同意重啟的票數超過434萬票,也讓總統賴清德宣布,請台電先自我安全檢查。而今(2025)年的核安演習就在核三廠舉行,目前在除役過渡階段,此次則首次演練吊裝用過燃料棒的機組件墜落,導致輻射外洩的情境。儘管核三廠目前受到高度關注,不過今年核三廠廠內演練不開放媒體拍攝。
-
福島食品進口管制取消 食藥署:上緊年底實施
|衛福部食藥署預告草案,欲全面放冗日本福島食品限制,取消雙證管理和逐批檢驗,改做一般邊境管理,和對其他國家、地區進口的食品規定攏仝款,也講145年來,無合格率是零,證明日本食品輻射風險真低,新規定上緊年底施行。毋過消基會認為,合格率無代表無輻射,猶是有風險,怹反對開放。(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日福島5縣食品進口管制擬取消 食藥署:回歸邊境管理
|全球日本福島5縣食品進口管制再放寬。衛福部食藥署預告草案,將全面取消日本福島食品限制,取消雙證管理及逐批檢驗,改為一般邊境管理,與其他國家地區輸入規定一致,且過去14年來,邊境檢驗26萬多批次,不合格率為0,顯示日本食品輻射風險很低,新制最快年底上路。不過消基會批評,合格率不代表零檢出,還是有輻射風險存在,反對貿然開放。
-
福島核災後14年 食藥署預告取消日輸台食品逐批查驗
|生活日本福島核災發生至今已14年,台灣近年逐漸解禁福島及周邊地區進口之食品,但現行法規仍要求檢附產地證明與輻射檢測,且須逐批查驗。食藥署8月29日預告,將取消此規定,未來所有日本進口產品皆將改用《食安法》一般邊境管理,以抽樣方式檢驗。
-
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闡述核武器改寫人類歷史
|全球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長崎分別投下1顆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結束了二戰。隔年美國在比基尼群島展開核試爆,美蘇兩大陣營從此走向核武競賽之路,至今全球已經有8個國家擁有核武、數千次核試爆,引發的世界大戰與核災疑慮至今未解。由美國公共廣電網PBS製作的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The Bomb),帶您回顧、分析這段核彈發展史。
-
廣島原爆80週年仍有「被遺忘的人」 韓籍倖存者訴說傷痛歲月
|全球廣島原爆今(6)日屆滿80週年,但倖存者心中的傷口仍未癒合。根據統計,約16%、7萬名廣島原爆受害者來自當時仍屬日本殖民地的韓國,且有半數不幸罹難,其餘倖存者返鄉後,除了背負原爆或輻射疾病帶來的苦痛,還得承受家鄉的歧視與排斥。如今,他們還在等待各國負起責任,BBC報導將其稱為「被遺忘的人」。
-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屆期的核電廠該重啟或除役?【我們的島】
|環境今年5月17日,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運轉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不過,反核與返核的拉鋸戰並沒有終止。5月13日立法院通過《核管法》修法,已經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5月20日立院又通過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案。服役四十年原本要除役的核電廠,應該退出江湖,還是重新披掛上陣?
-
台科學酬載參與韌性號登月行動 中大:多數目標已達成
|文教科技日本太空創新公司ispace的登月器「韌性號」(Resilience),自今(2025)年1月升空,經歷了將近5個月的飛行,原先預計在今(6)日清晨4時17分登月,最後卻與地球失去聯繫,宣告失敗。不過,韌性號上搭載了台灣第1個自製的登月科學酬載,參與登月任務的中央大學團隊表示,整體而言深太空輻射探測儀計劃很成功,也建構了我們之前沒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