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
-
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闡述核武器改寫人類歷史
|全球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長崎分別投下1顆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結束了二戰。隔年美國在比基尼群島展開核試爆,美蘇兩大陣營從此走向核武競賽之路,至今全球已經有8個國家擁有核武、數千次核試爆,引發的世界大戰與核災疑慮至今未解。由美國公共廣電網PBS製作的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The Bomb),帶您回顧、分析這段核彈發展史。
-
廣島原爆80週年仍有「被遺忘的人」 韓籍倖存者訴說傷痛歲月
|全球廣島原爆今(6)日屆滿80週年,但倖存者心中的傷口仍未癒合。根據統計,約16%、7萬名廣島原爆受害者來自當時仍屬日本殖民地的韓國,且有半數不幸罹難,其餘倖存者返鄉後,除了背負原爆或輻射疾病帶來的苦痛,還得承受家鄉的歧視與排斥。如今,他們還在等待各國負起責任,BBC報導將其稱為「被遺忘的人」。
-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屆期的核電廠該重啟或除役?【我們的島】
|環境今年5月17日,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運轉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不過,反核與返核的拉鋸戰並沒有終止。5月13日立法院通過《核管法》修法,已經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5月20日立院又通過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案。服役四十年原本要除役的核電廠,應該退出江湖,還是重新披掛上陣?
-
台科學酬載參與韌性號登月行動 中大:多數目標已達成
|文教科技日本太空創新公司ispace的登月器「韌性號」(Resilience),自今(2025)年1月升空,經歷了將近5個月的飛行,原先預計在今(6)日清晨4時17分登月,最後卻與地球失去聯繫,宣告失敗。不過,韌性號上搭載了台灣第1個自製的登月科學酬載,參與登月任務的中央大學團隊表示,整體而言深太空輻射探測儀計劃很成功,也建構了我們之前沒有的能力。
-
日本青年離鄉移居福島 種奇異果助反轉核災陰霾
|全球日本311核災發生超過14年,福島農產品近年來逐漸重獲國際信任,陸續開放進口。在福島縣的大熊町,1位來自大阪的青年因為愛上當地盛產的奇異果,決定移居到此。他選擇在這片曾飽受創傷的土地種下希望,期盼能透過奇異果的香甜,為大熊町帶來新的生機與未來。
-
日民間製「韌性號」登月失敗 搭載儀器含台灣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全球日本航太新創公司ispace的月球登陸器「韌性號」(Resilience),原預計於今(6)日凌晨登月,挑戰成為全球第2個成功登月的民營企業,但ispace宣布,韌性號在降落前失聯,已將此次任務視為失敗,初判原因可能是著陸前減速不足。韌性號上搭載不同航太單位的機器,包含台灣首個自製登月科學酬載「深太空輻射探測儀」。
-
車諾比核災39週年 烏克蘭擬災區發展再生能源
|全球車諾比核電廠反應爐爆炸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子事故,今(2025)年39週年,日前烏克蘭當局指出,今年2月俄羅斯以無人機攻擊,導致防止輻射外洩的石棺受損,目前還在評估如何修復。另一方面,電廠內則布滿太陽光電板,官方有意在這片禁區發展再生能源。
-
福島核災污土等同11座東京巨蛋 2045年前需移出、選址未定案
|全球日本311地震即將屆滿14週年,在福島核電廠發生事故後,當地大面積土地遭輻射污染。為了讓居民重回家園,日本政府努力進行除染工作,這些清除後的土壤和廢棄物已經累積多達14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11座東京巨蛋。雖然日本法律明定這些土壤必須在2045年前移出福島縣,但要移去哪裡目前仍是未知數。
-
車諾比核電廠防護罩遭攻擊破損 俄烏互控對方為黑手
|全球台灣時間14日上午7時50分,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界、早已廢棄的車諾比核電廠遭到不明的無人機攻擊,造成最外圍的防護罩破損。不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指出,沒有輻射外洩。對於這個事件,烏克蘭與支持的西方國家第一時間指責俄羅斯是元凶,但俄方也發出反擊,指控是烏克蘭自導自演,企圖以廢棄電廠的輻射外洩實施核能恐怖攻擊。
-
Thiết bị đo bức xạ vũ trụ chuyên sâu thành công phóng lên vũ trụ
|Ngày 15/1 giờ ĐL, Thiết bị thăm dò bức xạ không gian chuyên sâu do đội ngũ nghiên cứu Khoa Vũ trụ Đại học Trung ương Đài Loan tự phát minh sáng chế được lắp đặt trên tàu đổ bộ Mặt Trăng đã thành cô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