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廣島原爆80週年仍有「被遺忘的人」 韓籍倖存者訴說傷痛歲月

(圖/法新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廣島原爆今(6)日屆滿80週年,但倖存者心中的傷口仍未癒合。根據統計,約16%、7萬名廣島原爆受害者來自當時仍屬日本殖民地的韓國,且有半數不幸罹難,其餘倖存者返鄉後,除了背負原爆或輻射疾病帶來的苦痛,還得承受家鄉的歧視與排斥。如今,他們還在等待各國負起責任,BBC報導將其稱為「被遺忘的人」。

1945年8月6日,美國發射的原子彈落在日本廣島,當時只有5歲的裴京美(音譯)親眼目睹這場世紀災難發生。

「我用日文告訴媽媽:『有飛機!』」現年85歲的裴京美回憶,在聽見飛機聲的幾分鐘後,她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廢墟中,卻也因此保護她免於灼傷,得以倖存。

根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廣島原爆大約造成44萬人受害,其中約有7萬人、相當於16%的受害者來自朝鮮地區,這些遭受原子彈攻擊的韓國人中,又有約3萬5千人不幸罹難。

原爆下的在日韓人 被迫在輻射風險中清理遺體

BBC報導,在原爆發生時,朝鮮地區仍為日本殖民地,不少朝鮮地區民眾被日方強制徵兵,或是受「可以提供一日三餐、送孩子上學」的承諾誘惑而前往日本,當時就有14萬韓國人居住於廣島。

今年83歲的原爆倖存者沈鎮泰(音譯)表示,當時在日本的韓國人被視為二等公民,經常被分配到最骯髒且危險的任務,例如清理屍體、製作彈藥等工作。他提到,原爆後一開始是用擔架運送遺體,但因為數量實在太多,最後只能用畚箕將遺體弄成堆後就地焚燒。

南韓京畿福利基金會研究指出,當時廣島的日本居民可逃往其他親友住處避難,但無人能投靠的韓國人只能繼續留在廣島,暴露在核輻射威脅下,加上醫療資源匱乏,導致當地韓國人的死亡比例較高。據南韓原爆受害者協會統計,廣島原爆整體死亡率約為33.7%,但韓國人受原爆死亡率高達57.1%。

1945年廣島資料畫面。(圖/美聯社)

「投下原子彈的國家不負責,沒能保護我們的國家也一樣。」沈鎮泰認為,美國從未道歉、日本佯裝不知情、南韓也好不到哪裡去,就是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而我們被孤零零地留下。」

倖存者容身「韓國的廣島」 卻被視為詛咒之人

沈鎮泰現今在南韓慶尚南道陜川郡定居,其他許多在二戰日本投降後返鄉、劫後餘生的韓國人都聚集在此,陝川也因此被稱為「韓國的廣島」。

《中央日報》報導,由於陝川曾是貧困農村,過去當地許多農民為了謀生,不得不前往軍需產業密集、工作機會較多的廣島。廣島原爆的韓國受害者中,有7至8成都是陝川出身;直至今日,1600多名倖存者中,仍有243人居住於此。

然而,BBC指出,這些倖存者返韓後並未受到故鄉歡迎,反而因為嚴重燒傷導致毀容,以及「輻射會傳染」等謠言,像是被人貼上被詛咒的標籤,甚至遭受歧視。

原爆倖存者李丁順(音譯)透露,自己當時親眼看見村裡有些人背部和臉部都傷痕累累,只剩下眼睛可見,因此被拒婚、被排斥、無人照料。

裴京美也坦言,她不敢告訴丈夫自己曾去過廣島,甚至是原爆倖存者,「當時人們常說,如果你和原爆倖存者結婚,那你就娶錯了人。」她還因為擔心子女和她一樣罹患輻射相關疾病,切除了卵巢和乳房。

裴京美在陝川一處擺滿紀念原爆罹難者木牌的禮堂前。(圖/法新社)

原爆傷痕恐代代相傳 倖存者獲得應有補償了嗎?

原爆以疾病的形式,在李丁順身上刻下永久的傷痕,她罹患皮膚癌、帕金森氏症及心絞痛,但傷痛並未就此停下,而是成了代代相傳的印記。她的兒子李浩昌(音譯)被診斷出腎衰竭,正在等待腎臟移植。

「我相信這些疾病是輻射造成的,但誰能證明呢?」李浩昌說,很難用科學方法驗證疾病與母親曾受核輻射有關,或許可嘗試以基因檢測證明,但既費力又昂貴。據BBC報導,李浩昌的遭遇並非個案,甚至還有倖存者第三代患有腦性麻痺的案例。

BBC引述研究顯示,南韓倖存者第二代罹患憂鬱症、心臟病和貧血症的可能性遠高於一般人;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倖存者後代的身心障礙登記率是全南韓平均的2倍。

對此,南韓直到2016年才通過法案,補貼第一代倖存者每月72美元(約合台幣2100元),但其下一代並不在補助名單上;保健福祉部則在2020年至2024年間收集基因數據,承諾將進一步研究,並稱只有「結果具有統計意義」時,才會考慮將倖存者第二代和第三代納入受害者範圍。

今(2025)年7月12日,廣島縣副知事橫田美香率官員造訪陝川,是首次有現任日本官員訪問當地,多位日本前領袖過去也曾對南韓原爆受害者表達歉意。不過BBC報導,仍有許多南韓民眾認為,若沒有官方正式承認,這些舉動依舊不足。

南韓紅十字會支援部長許正求(音譯)則認為,必須趁倖存者仍在世時收集證據和證詞,因為留下記憶比補償重要,「如果我們遺忘了,悲劇將會重演。總有一天,將無人能訴說這段故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