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
-
台灣「ㄣ」「ㄥ」發音漸融合 學者:說與聽存在認知落差
|文教科技陽明交大和台大學者以超音波技術、聲學以及聽覺感知實驗,觀察說話者在發「音(ㄣ)」、「英(ㄥ)」等字時的舌頭姿態,結果發現就算特別加重語氣,台灣華語使用者的舌頭位置依然沒有顯著差異,代表日常說話時已經不太刻意區分這兩個尾音,台灣中文裡的「ㄣ」與「ㄥ」正逐漸有規律的融合。
-
川普手背瘀青、腳腫脹 白宮:僅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來多次被拍到手背瘀青以及腳部明顯腫脹,令外界懷疑,高齡79歲的他是否健康亮起紅燈。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今(18)日對外說明,川普近來做了健康檢查,健康情況相當良好,只是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狀況,並無大礙;至於他的手部瘀青和腳部腫脹,是因為太常握手、加上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所導致。
-
研究:植物可透過環境「發聲」 成動物判斷是否適合產卵關鍵
|文教科技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植物可透過周圍環境變化引發的物理效應,發出一種僅有昆蟲、蝙蝠和少數哺乳動物可以感知的超音波,而這些動物可藉此判斷該株植物是否健康,進而決定是否要在上面產卵。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史上首次發現動物對植物發出的聲音產生反應。
-
美動物園喜迎海豚寶寶 同伴陪產展現群居動物特性
|全球美國芝加哥一處動物園最近誕生一隻海豚寶寶,整個生產過程都被園方拍了下來。過程中, 還有另一隻海豚媽媽在旁邊陪伴幫忙,充分展現了群居動物互相扶持的特性,與人類也有幾分相似之處。
-
AI超音波技術分析鮪魚含脂量 日公司研發儀器加速檢測
|全球每年到了鮪魚撈捕季,日本各地市場內都會看到競標鮪魚的餐飲業者。過去競標人士會根據鮪魚尾巴鋸開的地方,來判斷鮪魚體內的脂肪含量與美味程度,不過現在有日本新創公司研發出AI超音波,來偵測鮪魚體內的脂肪厚度,讓檢驗不再費時費力,也便利業者採購。
-
-
宜蘭人口數連2年低於45萬 議員爭取凍卵補助
|地方隨著少子化,宜蘭縣人口數已連續2年低於45萬人,為促進人口增加,地方爭取縣政府能比照外縣市,提供25至45歲女性接受冷凍卵子療程時,補助營養金2萬5000元及車馬費3000元,盼提升生育率;但縣政府認為凍卵成功率不高,未正面回應。
-
台中榮總電腦預測系統 精準治療蛇傷截肢風險降
|文教科技台中有一位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員的游先生,在工作中手指不慎被眼鏡蛇咬傷送醫,醫療團隊透過超音波與電腦輔助評分系統,精準研判應及時以清創手術介入治療,最後成功保住他的手指。院方統計引進這套系統之後,成功讓患者的清創次數減半,免於截肢風險。
-
台灣孕產婦死亡率偏高,數字背後的原因為何?【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台灣的孕產婦的死亡率,在2019年創下了23年來的新高,2021年雖然略為下降到10萬分之14,不過和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相比,還是高出許多。在晚婚晚育的社會趨勢下,這樣的數字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又應該如何透過衛教,或者擴大法定產檢項目,來預防孕產婦死亡?
-
AI識別百種陸域野生動物聲音 聽聲辨種技術免費公開使用
|文教科技AI浪潮方興未艾,應用層面漸廣。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世鴻,利用AI快速辨識大量資料的特性,創建SILIC(希利克)系統,可精確識別出台灣184種陸域野生動物的聲音,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通用型野生動物聲音辨識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