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海龜救傷長達25年的海大教授程一駿與團隊日前宣布,不再承接海龜救傷計畫。他指出,海保署去(2022)年突然把補助改成標案,導致團隊4個月沒經費,也讓實驗室因此積欠百萬。他不滿海保署不尊重專業;海保署則強調絕無不尊重,相關救傷工作,已委託中華鯨豚協會等團體處理。
澎湖大義宮有8隻養了超過50年的海龜,其中有3隻在今年6、7月相繼死亡,僅存5隻。在海保署等單位協調下,由水試所的海研中心收容,經過了幾個月觀察和照顧,確認健康還有捕食能力,已經來到野放標準,因此在昨天讓5隻海龜回到大海,海保署也在其中2隻身上裝設發報器,定期追蹤移動路徑,還有環境情況等數據。
外表溫馴,實際凶狠的河馬,最近成為非洲和歐盟的爭議話題。馬利、尼日、塞內加爾等10個非洲國家,日前共同發函,指責歐盟打算在14日到25日聯合國野生動物大會召開期間,反對國際河馬產品貿易禁令,將進一步讓河馬面臨生存危機。
每年5到10月是綠蠵龜產卵季節,7、8月最高峰,海保署調查綠蠵龜在小琉球的生殖狀況,發現今年母龜上岸產卵創歷年新高,同時還記錄到新母龜上岸,海保署呼籲遊客減少夜間海灘行為,也請業者配合移走海灘異物,以免影響海龜。
疫情趨緩後,小琉球暑假期間每天都有大量遊客,但有部分業者為了省麻煩,直接將獨木舟或SUP等放在沙灘上。現在正值海龜產卵期,學者就觀察到有海龜想上岸產卵,卻因沙灘有大量水上游具,爬行受到阻礙,甚至找不到地方可挖洞。因此呼籲業者跟遊客重視生態保護、守護海龜。
屏東小琉球周邊海域是綠蠵龜重要的棲地,也是綠蠵龜受船隻螺旋槳傷害、比例最高的地區。昨天下午就有遊客發現一隻被螺旋槳打傷的綠蠵龜,趕緊通報海巡救援,但海龜傷重不幸死亡。
玳瑁海龜,是保育類的海龜類型之一,昨(8)日下午,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七岸巡隊人員,在岸際邊執行勤務的時候,在澎湖湖西成功村的岸邊,發現有一隻玳瑁海龜擱淺,除了立即救援外,也通報相關單位安置觀察。農漁局人員到場後,初步判定這是一隻長29公分、寬26公分的玳瑁海龜,並載回青灣水產試驗所安置觀察,第七岸巡隊表示,這幾個月來,澎湖海域已經先後救援6隻活體的保育類海龜,其中有兩隻是玳瑁。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過去幾個月,海邊不斷有海龜死亡。經過解剖後,幾乎都由誤食塑膠垃圾所導致。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塑膠垃圾已嚴重威脅海洋生態,再不採取有效行動,到了2050年,海中塑膠垃圾可能增加到4倍。